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基本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

材料二   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民国民法典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民国和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给我们当下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提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这一转变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A.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B.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政协会议的职能发生转变D.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2024-01-29更新 | 40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民主是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的初控》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摘编自草歌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雅典公民大会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缘由。
(3)新中国成立至今,民主政治建设风雨走来。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024-01-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山东的党组织加强了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工作。1940年2月,山东分局决定设立政府工作部,以统一领导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工作;规定各区行政机构依次为主任公署,专员公署,县政府,区、村公所;要求各级政权应尽一切可能发动群众民主选举产生。在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后,同年6月8日,山东分局作出了《关于政权问题的新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充分认识政权工作的重要性,经常关心政权工作,选派优秀干部做政权工作;在各级政府中建立党团组织,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党委不能直接干涉、包办、代替政府工作;各级政府、参议会要实行“三三制”原则。

—摘编自丁龙嘉《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

材料二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实现民主而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奋斗,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珍惜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模式。

—摘编自黄勇《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24-01-11更新 | 61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政协会议,是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来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共同纲领》等,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切大政方针,都先要经过(新政协)全国委员会协议,然后建议政府施行。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那时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是它仍将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而存在,国家大政方针仍要经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新政协会议是负有伟大的成立新中国的责任的。

——摘编自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宪法草案序言中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

——摘编自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1954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制定宪法的原因并简述宪法体现的主要原则。
6 . “五四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体现了(     
A.社会主义原则B.政治协商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原则D.人民民主原则
7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体现的原则是(     
A.人民民主B.社会主义原则C.民主集中制D.三权分立
2023-12-25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涟水金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处理好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不断探索。

我国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1982年,党的十二大表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为“计划经济是主要因素,市场监管是补充”,并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补充”的思想,为经济体制改革开辟道路。1997年,党的十五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以“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探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2-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指出,“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共559人,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150人,占26.84%,党外人士409人,占73.16%。这次会议(     
A.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B.事实上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权
C.标志着人民政协制度正式确立D.落实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2023-12-2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盘石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测历史试题
10 . 1953年4月,我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政务院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标志着人口普查的开始。这个文件指出:“为了使全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依法参加选举,必须做好登记选民的工作。”普查采用统一的表格,项目包括: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本户住址等六项。这次普查(     
A.适应社会主义制度内需B.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完善
C.建立新型民族自治制度D.凸显人民民主专政理念
2023-12-2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12月诊断考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