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图是苏联艺术家普拉斯托夫创作于1937年的作品,以庆祝农庄大丰收为主题,画面色彩明亮而活泼,显示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该作品可用于说明苏联当时(     

《集体农庄的节日》
A.农民群众的经济建设热情高涨B.国家工业化推动农业发展
C.艺术创作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D.流行浪漫主义的绘画风格
2023-04-24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工业文明的世界性历史大变革。近代以来,三次工业革命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迈进了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文明新阶段。西方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推进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了现代化……伴随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的革命性批判,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形成了席卷全球的社会主义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人类历史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纪元,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震撼世界的发展成就。……(这一模式)几经改革仍未能克服内在缺陷……

——摘编自《历史文明视域下的中国现代化新道路》

材料二 为使中国走上现代化强国道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屈辱中探索,在悲愤中奋起。他们或著书立说,开启人民心智;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业救国;或搞洋务运动,保全皇权统治;或改良、革命,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国家等。他们不懈追求,前赴后继。这些探索和斗争,每次都对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每一次都失败了。

——摘编自王文凯《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研究》

材料三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小康社会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欧美国家和苏联现代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现代化探索失败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主要原因。
2023-04-02更新 | 32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面对发展困境,苏联领导人曾作出了诸多改革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ˈ改为‘围攻’”。

——摘编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况,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

——摘编自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1931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是指什么?“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是指什么?该政策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发生的“改变”。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在经济建设方面实行“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的结果。
2023-03-10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部分学者都承认现代化进程包含以下主要特征:第一,现代化是一种革命进程。因为这一进程明显地反映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对比,它包含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急速并且是总体上的变化。第二,现代化是一种复杂进程。它不能被归结到某一因素或某一方面,它所包含的变化实际上包括了人类思想和行为的一切方面。第三,现代化是一种系统进程。因为某一因素的变化总会影响到另外一些因素的变化。

——摘自钱乘旦等《走向现代国家之路》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现代化进程特征的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特征,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不少于两个特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经济落后必然要挨打,因此必须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斯大林的这一认识使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经济水平迅速赶超欧美D.依靠政权力量发展经济
2023-02-13更新 | 22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世界史
6 .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立了五大坦克生产基地:乌拉尔、哈尔科夫、鄂木斯克、列宁格勒以及车里雅宾斯克。1945年生产各类坦克29 175辆。此现象(  )
A.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B.源于两个“五年计划”建设迅速实现工业化
C.表明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D.是农业集体化的直接结果
2022-09-16更新 | 8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世界史
7 . 苏联一位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和个体小农业是完全不同的经济,甚至是相互对立的,社会主义事业不能长期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否则总有一天会使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崩溃。为解决这一矛盾,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建立集体农庄C.大力推行粮食税D.实施一五计划
2022-09-05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大国崛起》中提到:“(苏联)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极快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苏联完成工业化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B.人民群众辛勤努力
C.苏联模式的逐渐形成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022-06-29更新 | 24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新建项目的投资约有50%用于西伯利亚地区;1928-1937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倍,几乎是全苏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两倍。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B.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
C.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注意推动地区间均衡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注:1卢布=100戈比),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产品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10卢布10戈比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21一55戈比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升)9—14戈比1—1.5卢布

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B.工业建设资金的来源
C.集体农庄生产的效率D.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