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9 -1940年,苏联高等和中等学校培养的专业技术干部达426万人,工厂技工学校培养的熟练工人达235万人。此外,苏联还开设了大量不脱产的技术学习班。苏联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普及文化和技术教育B.加快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C.争取卫国战争的胜利D.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2 . 1932年,苏联畅销小说《新垦地》所塑造的贫农舒卡尔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但听说牲畜要归公,便偷偷宰了小牛。随若农庄日益巩固,他也有了新的想法,认为“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我不但能走着去,简直还能跑着去”。该小说
A.引导当时主流价值观B.体现农业集体化优势
C.反映农民对社会认同D.反映苏联生产力的发展
2022-01-0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3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报告显示,当时的1美元可以在波兰购买1.3千克~1.8千克黄油,可以在法国购买600克~750克黄油,而在苏联只能购买250克~400克黄油。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已经确立B.遭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D.政府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
4 . 苏联学者认为,20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过重的农业税导致大量集体农庄亏损,农业增长速度下降,加深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发展比例失调的现象,城市居民实际供应的粮食远低于政府规定标准;“脱销、走后门、特权、黑市”、长时间排队等社会病症在这个年代得到了发展。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不断显现B.工业化的指导方针出现失误
C.国家失去了生产分配的自主权D.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下降
2021-11-01更新 | 501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之昂贵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苏联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
B.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2021-10-25更新 | 380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6届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
6 . 从1931年起,苏联开始对集体农庄下达生产计划指标,包括播种面积、作物结构、播种与收获时间、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等,最后发展到连农作物的行距有多大,庄员家庭饲养的牛羊头数都由上级统一规定。这可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集约化经营推动了农业发展B.片面追求所有制变革的速度
C.农业集体化大力配合工业化D.经济体制存在着僵化的弊端
7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2.71.7
1932年14.861.5
1937年56.1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2021-07-08更新 | 8634次组卷 | 7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8 . 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工业化建设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苏联模式”,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这反映苏联模式和罗斯福新政都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发挥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D.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
9 . 阅读《1913-1937年的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1913192819321937
项目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555432
A.1928年工业生产未恢复到1913年水平
B.1932年工业成就突出是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1937年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工业发展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