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1953年起赫鲁晓夫在乌克兰和苏联南部地区发起玉米种植运动,后来推广到全国各地区。如表是苏联农业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数据(单位:万公顷),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年份1953年1954年1955年1960年1962年
玉米种植面积350430180028003700

A.已经基本解决农业落后的问题B.改变了集体农庄的生产体制
C.农业生产仍然受制于传统体制D.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022-12-28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大英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虽然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重建家园,但战争的胜利却向苏共高层证明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正确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则又强化了这种体制。至赫鲁晓夫时虽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但在改革中却一只脚迈向了民主,另一只脚又陷入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而勃列日涅夫一边进行积极的经济改革,一边不断加强党政集中领导制、干部领导终身任职制等,个人集权和特权思想逐渐泛滥。至戈尔巴乔夫时期,强大的阻碍机制致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使其转向政治领域,加速了苏联剧变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3 . 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
A.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
C.经济改革收效甚微,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
2022-03-13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绿然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4 .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部分地区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采取了承包责任制,具体分为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和承包到家的农机手。生产者的劳动成果与其收入直接挂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一做法
A.巩固了斯大林模式B.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
C.制约了农业的改革D.突破了计划经济理论
2022-01-19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苏共纲领》指出:“在共产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领导将依靠对高生产指标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对劳动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的正确结合,是争取共产主义的斗争中的伟大的创造力量。”据此可知,该纲领
A.认可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B.摒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C.强调了企业的独立自主地位D.阐明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6 . 赫鲁晓夫执政后,从1956年起,改变了过去集体农庄只能在年终发放报酬的办法,改为每月发给农民一定的款项。从1957年起,农庄开始逐步取消实物报酬的形式并推行货币形式的报酬,到1960年,货币在苏联农庄庄员报酬中的比重已提高到62%。这说明改革
A.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B.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
C.改变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打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7 . “生产资料生产增加70%,消费品的生产增加大约60%”这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制定“六五”计划。但苏共二十一大修改了“六五”计划,并提出了要在3~4年时间里肉、黄油、牛奶等生活资料产量赶上美国。由此可知,当时苏共
A.准确把脉美苏差距加快工业发展
B.试图修正斯大林模式的重大缺陷
C.试图把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
D.逐步放弃与美国冷战的外交战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2年,苏联集体农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物达到了70%,休耕犁耕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6%,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8%,但是1952年的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这说明
A.苏联工业化的成效显著B.集体农庄与工业化相适应
C.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D.新经济政策逐渐丧失作用
2021-05-08更新 | 345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62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把州和边疆区的党组织改组成两个独立的党委会,即“工业党”和“农业党”。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A.实现国家经济发展B.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
C.增强地方自主意识D.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
2020-07-01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