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2021-07-24更新 | 1173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我国古代相关史籍对户籍管理的记述。这种管理
出处记述
《周礼》“司民”之官要将每年的“生齿”(人口)按其性别、籍贯登记于户籍本上
《史记》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什伍”
《大明律》“凡军、民、驿、灶、医、卜、工、乐诸色人口,并以籍为定”,不得随意流动

A.目的在于促进人口增殖B.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分工
C.客观上抑制了商业发展D.提高了城市人口的素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材料反映了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推动了国民的觉醒
B.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C.国共两党实行了党内合作
D.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战国时期,国君普遍采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派遣使者,官吏任免以玺为凭,任命时发给,免职时收回,军队调动都要用兵符。战国时期玺符制度的推行
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了行政权力的集中
C.成为官僚政治的开端D.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
2021-01-19更新 | 24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致力于让宗教生活日常化,人们作为个体去面对上帝,不必再经过教会,对上帝的信任和对《圣经》的遵守成为宗教徒的个人世俗事务,确立了禁欲主义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原则。在工业革命时期,西方把个人抬高到无可非议的地位,认为每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都是绝对平等的,所有的人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倡导拥有不受任何权威限制的绝对自由,至此,西方个人主义传统逐渐完善。19世纪以来,个人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美国,通过立法等形式不断强化个人主义。

材料二   中国传统国家主义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以皇权至上为价值基础的一种普遍存在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观念体系。在封建社会,重视国家公共权力,重集权,重义务。至20世纪前期,传统社会的变动以及西方启蒙思潮的传入,倡导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国人改造中国的新国家主义产生。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国民心态也有了大幅度的跃升,“中国世纪”的国民意识和爱国主义不断凸显。当代中国,国家主义内涵不断丰富并被纳入法制化轨道,这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大契合度。

——摘编自曹长香《中国传统国家主义的发端及其对近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演变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主义对近现代社会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9年3月,党的某次会议报告中说:“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随着战斗的逐步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估计到。”将人民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主要是(  )
A.彻底实现全国解放的需要B.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
C.解放区准备开展土改的要求D.国共北平和谈达成共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分析近代中国话语流变,列出一个图示(如下图),认为近代中国是在1900前后出现了与“国家”相关的“国民”概念,同一时间还出现了与“国民”相关的“民”、“新民”等一些概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臣民”时代的知识分子完全站在君主的角度发声
B.“国民”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C.“国民”等新概念的出现反映了民众的革命热情高涨
D.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从“臣民”到“国民”的话语流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初年近代新式学堂兴起,科举制度衰亡,但几乎所有新式学堂都毫无例外地把有“功名”的士绅作为最基本的接纳对象。这一现象表明
A.改革试图保护士绅阶层地位B.士绅思想观念保守陈旧
C.改革加速了社会各阶层流动D.土绅成为社会变革主力
2020-04-29更新 | 7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温铁军认为,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绅自治”。秦晖进一步将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国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益于既是社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的教化。

随着中国步入现代社会,现代性的侵蚀导致传统基层宗族社会受到严重冲击,近代以来中国不断探索与现代性相适应的基层治理制度。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对当前基层社会自治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摘编自任杰、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等


从材料中提取关于中国基层治理的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 《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020-03-17更新 | 30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七月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