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新政时期教育改革大事记

1901《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主张分科递减科举中额,用学堂逐渐取代科举,以最终废除科举制度
1902《钦定学堂章程》经清廷公布,但并未实行
1904谕旨:“著自丙午科(1906年)为始……将科举学额分别停止,以后均归学堂考取。”
1904《奏定学堂章程》:对各类学校的办学宗旨、课程设置、修业年限及各类学校相互关系等作了详明规定。谕旨……甚至民国学制也是在此基础上逐渐改进而成
1905谕旨:“著即自丙午科(1906年)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试亦即停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改革内容对传统教育的突破性意义。
2 . 1948年上半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对城市的接管工作。1948年2月,中央工委及时总结了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专门发放到东北、晋冀鲁豫、华东等地,要求这些地区在接管城市工作中要学习其经验,汲取其教训。中央工委的这一做法
A.扫除了以后城市接管中的各种困难B.使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C.表明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D.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经验
2022-02-12更新 | 1157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党的历史上各次“左”“右”倾错误作出了公正的批评和结论;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作了总结和评价。两个“决议”的共同之处在于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体现了我党适时的进行自我完善
C.结束了“左”倾在中央的领导D.引领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以来,欧洲各国掀起风起云涌的新大学运动,兴建了一批批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学科设置以自然科学为主,不再进行传统的宗教教学,且教育对象也扩大到中产阶级子弟及女子。这反映了
A.自然科学开始得到发展B.高等教育得到社会重视
C.社会需求推动教育发展D.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国家真正开始认识到大规模开展平民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法律形式实施全民普及、免费的义务教育是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平民教育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国家社会一般民众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20世纪初,西方国家各种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此起彼伏,其涉及内容之丰富和发展速度之迅猛前所未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平民主义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等。

——摘编自储诚炜、仵希亮《西方平民教育思潮与近代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20世纪初,清王朝推行新政,实行教育改革;与此同时,留学教育逐渐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形成,促使教育救国思潮得以发展。这一时期,《杭州白话报》《教育世界》《科学世界》等各种报刊上宣传教育救国的文章连篇累牍,使之成为又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工商界不乏强调教育之重要性,并宣传教育救国理念的有识之士,为此,不少地区的商会都曾创办新式商业补习学校,还设立了初等小学堂。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西方国家教育思潮发展迅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中国教育救国思潮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所示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本科课程设置对比表
时期科目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1913年)
修身、国文、格致、家事、裁缝、手艺、地理、历史、教育、图画、算学、音乐、体操
北京女子师范学校
(1916年)
修身、国文、读经、家事、缝纫、手工、地理、历史、教育、图画、数学、乐歌、体操、园艺、习字、法制经济、化学、博物、物理、英语

A.民主科学成为价值追求B.学习内容反映男女平权
C.科目设置体现五育并举D.教育理念提升女性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有如下记载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1840年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以上材料表明
A.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唯一管道B.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C.中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D.体现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特征
2021-10-30更新 | 384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文明的古老和稳定总是给外国观察家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馆T.T.梅多斯,根据第一手观察资料做出如下解释。

中华民族作为同一个民族,其历史空前悠久,人口不断增长……这三个信条是:

1.必须靠道义的作用而不是靠物质力量来治国。

2.让最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妥善治理国家所必需的。

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肆意放纵自己,从而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废黜这样的君主。

一种制度是:公职竞争考试的制度——“科举制”。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表述的观点(整体或者任意一点),你是否赞成?结合中国古代史进行简要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40年,史学家翦伯赞认为民族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产物,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之前是没有民族主义而只有种族主义,即大汉族主义。此观点
A.提出了民族问题的解决办法B.蕴含着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C.激发了民众民族意识的高涨D.体现政府对民族危机的重视
10 . 原光明日报社李桂海编审指出:“从历史发展的动态过程看,必然性与偶然性结合的模式大体上有三种类型,即螺旋推进型、筛选进化型和几率优选型。”以下对应最为合理的是
选项类型螺旋推进型筛选进化型几率优选型
A德国统一战争到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历程1789年以后法国政体不断更迭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B罗马法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辛亥革命的历程
C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沿革美国独立战争后国家结构形式的演变
D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1640年以后英国政体的演变历程秦国到秦朝的演变的历程

A.AB.BC.CD.D
2021-05-07更新 | 61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