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时,清政府打破不直接与洋人谈判的惯例,由奕䜣进城与英法公使直接进行谈判。奕䜣坦言:“即臣初办时,亦自念天潢近派,岂肯与异类为伍。迨自该夷带兵进城以后,种种狂悖,不可遏制,又不能不与会晤之势。”这表明清政府(     
A.调整外交手段应对困局B.内忧外患促使外交政策调整
C.摒弃了传统的宗藩体制D.主张与英法展开对等的谈判
2 . 1873年,英、美等五国公使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求觐见、呈递国书时行三鞠躬礼。清廷不同意,双方往复辩论数十次无果。李鸿章建议,中国与列强已订约,再不能用属国之礼相待,清廷采纳其建议,在礼仪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清廷的“让步”说明其(       
A.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B.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C.具备了近代外交意识D.与各国的宗藩关系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赫梯法典》记载,自由人受到伤害甚至死亡,首先安葬死者,再提供奴隶作为赔偿;如果打死的是奴隶,则赔偿相应数量的奴隶。这反映出当时(     
A.赫梯社会矛盾激化B.政府注重人文关怀
C.法律渗透民主思想D.阶级歧视色彩浓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海军建设成为清廷的重要议题。其间清廷有过购船的尝试,但由于不尽如意,于是决定自造轮船,自建海军。从1868年到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相继制造了48艘轮船。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是转折性事件。事件发生后,清廷在朝廷督抚中立即开展了一场海防大讨论,最后决定立即筹办北洋、东洋和南洋三支海军。海防大讨论的决心虽然很大,但受制于海塞防之争、满州集团与淮系集团之争等因素,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只初步建成了5支各自为政、残缺不全的舰队,海军建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清朝海军建设的失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伴随西进运动美国完成了在北美的扩张,海军成为限制美国扩张的重大问题。当时美国海军速度很慢、攻击能力极差,甚至没有一艘铁甲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设现代海军,整个80年代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现代海军之父”的马汉。他认为制海权是国家繁荣和富强的首要因素。只有强大海军才能重创敌人,促进美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海军发展。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拨款建设4艘现代铁甲舰。1885年,海军决定举办海战学院。1890年—1900年,美国共建造了15艘一流战列舰和5艘装甲巡洋舰。美国海军实力从世界第12位迅速提升到第3位。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就靠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海军打败了西班牙。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后期中国海防大讨论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19世纪末美国发展海军的优势所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以来,欧洲各国掀起风起云涌的新大学运动,兴建了一批批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学科设置以自然科学为主,不再进行传统的宗教教学,且教育对象也扩大到中产阶级子弟及女子。这反映了
A.自然科学开始得到发展B.高等教育得到社会重视
C.社会需求推动教育发展D.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有如下记载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1840年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以上材料表明
A.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唯一管道B.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C.中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D.体现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特征
2021-10-30更新 | 384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一天,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设宴招待新来教师,问大家到校印象。钱穆直抒已意:"初闻燕大乃中国教会大学中之最中国化者,心窃慕之。及来,乃感大不然。入校门即见‘M'楼、‘S'楼,未悉何义?此谓中国化者又何在?此宜与以中国名称始是。”由此可见,他
A.怀持民族意识坚决抵制西方文明B.对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博大精深
C.发掘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D.极力维护传统华夷之辨与汉化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边区民主选举中,陕甘宁边区有80%的选民参加了选举,绥德、清润、延川等地达到95%,一些地方因陋就简发明了“圈选”“豆选”“洞选”、流动票箱、挨门串户等选举方式。这主要体现出
A.人民民主选举广泛真实B.民主政权建设包容开放
C.边区文化教育保守落后D.统一战线得到广泛支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式,这最后的一百年,无疑是在飞。在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里, 关于理想的大国,永远不会有一个固定和统一的答案。可以说这些是人们的愿望,却反映了 当今世界的实际。

郑永年(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怎么维持一个大国的过程,这是相当艰苦的,那么怎么维持 这个大国,每个时代都不太一样
保罗.肯尼迪(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 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 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 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提出观点,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可根据材料提取 观点或围绕材料写出自己的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

情况或改革措施

1832年

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

1884年

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

1918年

英国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1969年

凡是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

材料二美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

情况或改革措施

1787年

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1920年

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

1970年

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

1971年

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

材料三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四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应出席代表2964人,出席2877人,缺席87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全国人大网


(1)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的变化。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从古至今民主政治演变的趋势。并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