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近现代留学教育

材料一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用于派遣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虽为忧患、徘徊的有志青年提供了一条“出路”,但同时也在提醒着他们民族国家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耻辱感。一代留美学子既深知吾国的现实窘境,也看到了西方社会的种种弊端。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既有依赖、留恋,又有排斥、纠结;对西方异域文明既有向往、渴望,又有怀疑、犹豫。这种汹涌、强烈的冲突与矛盾更进一步激发了近代中国留美生的救世情怀,为近代中国留美生投身民族文化复兴事业提供了不竭力量。他们在新旧、中西文化冲突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将个人抱负与民族复兴的使命紧紧捆绑,对异质文化进行了不断调适的宝贵探索

——黄诗敏《近代中国留美生的文化冲突与调适》

材料二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除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中国传统的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家外,意大利、爱尔兰、韩国、西班牙、阿根廷等也逐渐成为留学人员追捧的热点。到目前,已有109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国的留学人员。从改革开放后首批访问学者起程赴美的40年来,现在的留学生视野开阔,不仅了解欧美等西方国家,还了解很多其他国家的情况,心态更加自信、更加客观。

——教育部官网《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留美学子遭遇中西文化冲突困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代中国留学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   清末留学教育高潮出现于废科举、兴学堂的急剧变革中,其发展轨迹深受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废科举前,出国留学者为新学堂青年学生,士绅、官僚及女子留学风气未开。废科举后,留学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和年龄、性别的界限,大量负有科举功名者、在职官员、亲贵子弟纷纷远游,女子留学也开始获得一席之地。…20名湖南留日女学生,年龄在20岁以上者13人,其中最大者已48岁,最小者仅14岁。士绅留学生年龄普遍较大。如:蔡元培首次留德已逾不惑之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的进士、举人,平均29.1岁。留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及文化、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对留学课程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1904年,中国留日1300名学生中,习文科(包括法政、师范和普通科)者达1100余人,学武科者200余人。…1909年清学部举行游学毕业生考试,录用225人,即有168人习法政科(其中出身举贡监者128人),占总数的65.88%。其后几次留学毕业生录用考试,合格者中习法政专业者均占60%以上。                                   

———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留学教育的特点。
(3)概括材料三的历史信息。综合上述材料,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概述中国教育的主要特征。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教育与科技

材料一   《科学技术与发展.干管研究》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古代科技与教育的相关系数 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但不如经济、人口与教育的相关度大。

材料二   儒学教育对科技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项 (如表所示):

儒学传播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儒家经典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史料, 儒学体系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儒学思想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创造精神与探索精神
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三   医学、算学先后在南北朝进入官学,唐代还有明算科和医举,并建立了太史局、太医署、太仆寺等直接服务于朝廷的职业性科学研究和教育机构。

材料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国钧《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教育盛衰》

(1)以上四则材料中,哪则(几则) 是对历史事实的呈现?哪则(几要) 是对历史认识的呈现?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教育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利弊。
2024-04-11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数据来自《辉煌70年: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9492019》和《十年伟大飞跃》


依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教育事业发展的史事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贡献。
2023-07-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右图中数据变化主要是由于

A.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有力推动B.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的精神力量D.国际局势总体和平稳定营造的良好环境
2021-12-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地方治理的中间环节设置和管理上,赵宋王朝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每路设四个机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形成分工格局,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仁宗皇佑三年,下诏诸路提点刑狱司廨舍与转运使副同在一州者,并徙他州。宋代路制分为以转运司为主体的民政路和以安抚司为主体的军事路两大系统,为了防止路级诸司在行政及监察活动中的欺上瞒下、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行为,宋王朝又规定了诸司互察法与行政复查制度,宋徽宗崇宁五年,正式颁布《诸路监司互察法》,规定请司若有违法不公行为,要互相举报,不仅诸司之间要互相察举,诸司属官与长官之间也要互相举报,宋代路级的运行机制,避免了重蹈汉唐以来由于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而陷入军阀混战和藩镇割据的历史覆辕。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江南市镇自治的运作方式是中国社会固有的非程序化协商式民主,在选举上,江南市镇各社会组织通常实行较为谦逊的公推制,推选在事业与德行上素孚众望者作为领袖。在自治事务的决策上,通常采用多方参与,温和协商、充分交流、相互妥协的公议制,尽可能在不破坏情面的情况下实现各方的互利与共赢。这种缺乏明确程序但经过多方参与、充分协商的公推与公议制,和当代西方学界为反省竞选与票决式民主而新提倡的“协商民主”正好不谋而合。1908年清政府发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镇在历史上首次获得了正式自治法律地位,从清末各地镇自治公所成立的数据看市镇自治传统较深远的江南地区的自治成效较之于其他地区要好得多,到清亡为止,各省成立镇自治公所数较多的为江苏、浙江各省,其中江苏达到210个,为全国之冠。

——摘编自武乾《乡镇体制的历史检视与现实的多元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地方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宋朝地方治理模式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晚清江南市镇自治的特点。
2021-04-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教育的变革反映了社会的变化。请根据材料及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论语》中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礼之用,和为贵。”


京师同文馆学生

5年,全国的高等学校有434所,是1947年的1.1倍。十年动乱,国家至少少培养100万大学毕业生。1977年全国有570多万考生参加了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这是迄今为止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经过1977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的招生考试,全国有40多万人走进大学校门。2001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464万人,是1988年的3.4倍。


(1)材料中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孔子将这些主张作为其私学的教育内容,目的何在?孔子首创私学,对当时社会具有怎样的影响?
(2)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教育变革,并综合说明这些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作用。
(3)分析上述数据,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历史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并就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21-08-1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仓头中心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1年4月,全国中共党员除苏区外,不足11500人,而城市中的党员数仅4000人左右,工人党员不足一半,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组织的工人,除满洲外,尚不足千人,而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可说明
A.中共城市工作受到影响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中共革命目标发生变化D.农村根据地群众基础薄弱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来看一组驻扎在海外基地的英国战舰数量变化的数据:1792年为54艘,1817年为63艘,1836年为104艘,1848年为129艘。以1848年为例,其中有31艘战舰部署在地中海,25艘战舰部署在东印度及中国的基地,27艘战舰在非洲西海岸打击奴隶贩子,14艘战舰在南美洲东南海岸保护商业利益,12艘战舰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随时巡逻,35艘战舰部署在英国周边海域…1897年,在维多利亚女王的”钻石庆典”上出现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部队,以超强的阵容集结在斯匹特海德,只为了给这个国家的女王做专门的庆祝。超过165艘的英国战船,其中包括21艘一级战列舰、54艘巡洋舰…

到了19世纪末,新海军至上主义兴起,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海上力量迅速扩张。由于美国、智利、阿根廷海军的崛起,英国规队之前在北美一西印度群岛地区所拥有的优势已经消失殆尽,在北美它们已经被美国舰队“完全远远地超过”,而在西印度群岛它们比三支海军中的任何一支都弱。在美洲的东南海岸,英国的舰队也弱于巴西和阿根廷的舰队。之前在中国地区拥有的主导权已经转移给了日本。在1889年还远远强于法俄联合海军的英国舰队10年之后却“几乎不是他们的对手”。

1883年,英国的战列舰数量几乎和这些国家(法德俄意美日)战列舰数量的总和相当,即38对40。然而,14年后,这种比例已经被严重打破,变成62对96。…1901年,英国在中国海域拥有4艘一级战列舰和16艘巡洋舰。俄国法国联合海军则(在中国海域)拥有7艘一级战列舰2艘二级战列舰、20艘巡洋舰。……到1919年,(海军)主导权已经偏向美国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不得不放弃在远东的诸多利益。到1939年9月其在中国地区的兵力仅剩4艘巡洋舰、1艘鹰号航空母舰、1支驱逐舰中队。

——摘编自熊显华《海权简史一海权与大国兴衰》


(1)依据材料结合史实,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下半叶英国战舰数量的激增说明了什么?
(2)依据材料结合史实,分析指出19世纪末以后英国海权衰落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区时期,红军除开展军事色彩浓郁的体操、爬竿、刺杀等项目外,还开展球类、游泳、登山、赛跑、跳远、跳高等活动。1933年在瑞金举行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体育运动会”,毛泽东特地为之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在此次运动会中,军民同练,军民互动,同场竞技。会上形成的“公平竞争、强身健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传承至今。

会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运动委员会”正式成立,在统一的体育组织领导下,中央政府借鉴苏联军事体育的体制和模式,结合中央苏区体育活动的情况,在军队、学校、农村和机关组织成立俱乐部和列宁室,负责组织和实施体育训练及比赛活动。机关、军队带头,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根据统计,1933年,在中央苏区3932个乡中,共有俱乐部1917个,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将近十万人。苏区中央教育部门还颁布了《体育教育法》,各类学校重视体育教育,如列宁小学每周安排有3个小时的体操课。

——摘编自汪祥波《88年前的中央苏区运动会,毛泽东当起裁判员》、中国体育博物馆《忆百年党史传承体育精神——中央苏区时期体育运动一瞥》

(1)根据材料,概括苏区体育事业开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区体育事业开展的意义。
2023-06-26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