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统治者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对于治理国家的作用,在立国之初便制定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的文教政策。他们把程朱理学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在中央和地方,广泛设立各类学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学校教育得到了恢复和较大发展,至乾隆年间达到全盛。清朝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制定种种学规,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与控制,书院经过曲折发展,逐渐成为了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在官学教育发展的同时,社会上涌现出实学教育思想,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抨击传统教育,提出了“公其是非于学校”、经世致用等观念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结局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暴露了中西文化差距的严重事实。预中国传统教育必然要面临和应对来自西方的挑战。太平天国为主体的农民革命运动,否定儒学的独尊地位,提出了普及平等教育的向往。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思想先导作用。教会学校的建立、洋务教育事业的发展,使西方的教育、科技、实业、外交、军事等内容逐渐落户中国。

——材料一二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2022-02-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202166日和67日,新华网连续发文《宣言: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和《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评析新华网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结论不重复材料中的观点)
2022-02-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3 .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说中提到:“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其意在
A.提高民国官员的素质B.鼓舞革命斗争的士气
C.革除科举取士的流弊D.借鉴西方的文官制度
2022-02-1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④②①③D.④①②③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

国家身份

国际责任内容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最大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国内经济建设;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20世纪90年代)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全球治理。

——摘自吴兵《从天下责任负责任大国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表述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陆士谔创作的小说《冯婉贞》,描写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以冯婉贞为首的谢庄村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故事,最初载于1915年的《申报》副刊。1916年徐珂将其改编为《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编入《清碑类钞》。原著及改编人们都争相阅读。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小说盛行B.民众文学素养提高
C.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D.民众民族意识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嘉定十五年龚盖卿说:“本朝科举之法最为严密,将试而委官,已试而锁院。虑考官之容私也,胡(故)立糊名、誊录之法;虑士子之饰欺也,故立代笔、传义之法。三百年间,名卿才士皆此涂出。”这说明宋代科举制度(  )
A.考试过程最为严密B.具备有效的运行机制
C.实现社会公正公平D.杜绝了考场舞弊现象
2022-02-15更新 | 581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古、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国家观念的认识。
2022-02-1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表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土地政策,据如表可知,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时间土地政策
1927-1937“打土豪,分田地”
1937-1946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6-1949解放区彻底平分土地

A.国共关系的演变B.国际政治力量的态度
C.民族危机的加深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2-02-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学校教育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社会原因。
2022-02-1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