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 .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1

辛亥革命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

中国近代以来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革命运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2无产阶级才是“辛亥革命唯一的完成者与领导者”,“以前的辛亥革命是推翻满清的专制,往后的辛亥革命是推翻国民党的专制”。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3

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完全统一是历次辛亥革命周年纪念讲话的规定议题。

——据杜家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的逻辑转换》整理


据表中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认识,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届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具有十分突出的延续性,这是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文明的重要特点,其间虽然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但在历经磨难之后,中华文明依旧得以延续至今。中华文明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呈现出了具有与其时代相适应的特点,因而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世界历史上,唯有中华文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保持着统一的趋势,这是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保障。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由部落而合并为小邦,最终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历史上出现了诸多的分与合,但中华文明的根基始终是非常牢固的,因而能保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是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重要特征。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就中华文明的特点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青年团不同时期的入团誓词(部分)

时间入团誓词
195312我志愿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我一定努力学习,积极工作,锻炼身体,遵守团的纪律,执行团的决议,紧密联系群众,为保卫祖国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19577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忠实执行团的决议,严格遵守团的纪律。我一定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劳动,密切联系群众,吃苦在前,得利在后,为保卫祖国,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198212新团员必须在团旗下进行入团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团章中将入团宣誓单列一条,是共青团历史上的首创。

——摘编自黄志坚等《中国共青团入团誓词的历史沿革、演进规律与时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团入团誓词变化的理解。(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106次组卷 | 2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新高考七省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汉唐盛世到清末民初,我国的对外称呼不断变化。纵观我国对外称呼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视出中华民族的心态变化轨迹。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称呼字义释读
“番”“番”是我国最早对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已有三千年历史,“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胡”汉唐时对我国北方及西域的波斯、大食泛称为“胡”;从西域引进的物种称呼皆带胡,如胡瓜、胡萝卜、胡笳;唐对旅居长安的西亚人通称胡人。“胡”字带有贬义,如“胡虏”、“五胡”。
“夷”“夷”是对华夏族对东方各族泛称,汉时指四方少数民族,清代多指外国人。“近唯英夷,实乃巨诈”(龚自珍语);“夷”字民间使用较少,多见于文人笔墨。
“洋”《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现代化的”;《辞海》释义为“旧时泛指来自外国的事物”,与“土”相对。晚清出现许多冠以“洋”的词汇如东洋(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洋文、洋布、洋行。“洋”长期被视为先进和高品质的代名词。
“西”“西”字专指西欧和美国,称呼其他国家时具体指出地域或国度,如非洲人、印度人。洋务运动后与西方有关者皆称“西”,如西服、西餐、西医等,我国对外称呼渐被“西”字取代。“西”字作为表示地域方位的概念,剔除了“崇洋”“慕洋”的成分,体现出民族心态的成熟。
“外”改革开放后,“外”字在对外交流中广泛使用,外汇、外贸、外资……,不但涵盖西方国家,也包括世界各国。“外”字彰显不亢不卑,不媚不张的民族气质。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取材料中关于中国人对西方或外国人称呼变化的若干信息,结合当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国民认知水平或民族文化心态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和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信息展开分析论述,可依据材料自选角度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层次清晰,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22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近代以来,长城的国家象征意义不断形成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城

材料   在鸦片战争前,长城在中国主要是作为一种苍桑、悲凉的象征物为人们所认识,并且具有浓厚的保守和令人畏惧的负面色彩。

鸦片战争后,一些文人志士开始通过长城表达忧国忧民、保家卫国的思想,如林则徐就曾在遣戍伊犁途经凉州时写下“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的诗,长城在这一时期初现国家象征意义的端倪。

1933年开始,在中国先后出现了“血肉长城”“钢铁长城”等词语,特别是之后最流行的救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号召国民“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起到凝聚人心、动员全民的作用,此后以长城为题材的歌曲、照片绘画、诗歌等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国家象征的观念为广大民众普遍认同。

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其中的“不到长城非好又,屈指行程二万”一句展现了强烈的鼓舞力量与乐观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明确指代国家及政权的元素上开始大量使用“长城”符号或形象,如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历套人民币上几乎都有长城的形界,在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长城元素也大量使用。长城的象征意义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摘编自王雁《论长城国家象征意义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以来长城国家象征意义的形成进行评述。
7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6000年前埃及历法划分了洪水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其后又发明了利用太阳的影子来计时的工具--影子钟。
公元前560希腊人发明了日晷(利用日影变化计时的工具),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计时工具及制定了先进的历法。
700-1000中国人开始使用水车驱动的漏刻(利用流水变化)来计时。
14世纪末机械钟在欧洲问世,主要满足僧侣生活需要。
1582格里高利历问世,即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
1656第一座摆钟出现(利用单摆定律计时)。
1847英国所有铁路使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1884全球时区制度确定,格林威治时间成为全球标准时间。
20时间30年代末出现了更精确的石英钟(利用特定的频率振动计时)。
1952第一台铯原子钟(1500万年误差1秒左右)出现,后来世界计量大会将铯原子的振动频率作为计量秒的世界标准。
1964东京奥运会使用了第一台计算机计时装置。

——摘编自琳达·福尔米凯利(美)《计时:时间的历史与科学》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两处及以上),以时间计时演变为线索,自拟标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1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南洋公学历年留学经费(1898 -1904年)


注:南洋公学为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设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其中,1902年留学美国的经费仅1134. 98两,实际只是公学章宗元1人费用,其余费用1901年已预支。留日学生1899年1月、成行,而经费开支始于1898年。1905年公学改属商部管理后,公学期间派遣的留学生经费改由直辖部门支出,故不在统计之列。规元,也称豆规银、九八规元。近代上海通用的银两计算单位。


上表能够反映南洋公学派遣留学生变化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021-08-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儒学或儒、释、道为其主要内容。到了近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儒学地位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传播,形成了近代文化的新内容。由于近代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发展源流不同于古代文化,因此,近代文化的内容同样不同于古代。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传统儒学衰落,旧的文化体系解体,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因素和文化部门。声光化电、民主自由、新式礼仪习俗等,纷纷展示在人们面前。那么,近代文化的核心内容究竟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即科学和民主。科学和民主虽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实际是对近代文化基本内容的概括。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概论》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1-05-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10 . 在民族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梦想,提出了一系列新中国国家的构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着追求与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27月,中国共产党指出:“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1930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根本法(宪法)大纲草案》,对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未来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全国工农群众自己的政权”。

19368月,中国共产党在《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并将“新中国”国家概念界定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至此,中国共产党的“新中国”符号在复杂的革命环境里经过不断的演变最终确立。

——据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时代与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构想表述变化的关系”的命题作出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