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翻译活动

材料一   从周朝的翻译活动算起直至五四运动前为止的近3000年间,我国翻译活动经历了3次高潮。

第一次翻译高潮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东汉到唐宋时期大量印度梵文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使印度的佛教和文化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对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等产生深刻影响。

明末清初,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由此引发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即明末清初的以科技翻译为主的翻译活动。

第三次翻译高潮是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的西方科学、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翻译。这个阶段李鸿章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严复、梁启超、林纾等翻译家译介了西方政治思想、科学方法的著作和西方文学著作。

——摘编自张永中《论中国历史上翻译高潮产生的成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78—1990年,全国年均出版翻译作品2192种;1995—2003年,年均出版翻译作品超过1万种;2003年至今,出版翻译作品已超过数十万种。在积极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中国的翻译家也将中国的优秀作品译成外文。2011年中译外第一次在比重上超过了外译中,使中国翻译市场从输入型为主转变为输出型为主。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增加比较快的一个突出领域是中国的时政类信息,包括领导人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文版刚一面世,就有16个国家的出版机构签约翻译出版非通用语种版本。

——摘编自黄友义《服务改革开放40年,翻译实践与翻译教育迎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翻译高潮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翻译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3-06-03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与古代希腊城邦精神(部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天行健,君主以自强不息——《周易》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秤平、斗满、尺足——晋商信条
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1)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多样性的视角,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2021-02-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传统是人类智慧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淀,是世代相传的行为方式,是对社会行为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

材料一   《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类书。它成书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全书共22937卷,约3.7亿字。它所采古书达七八千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所收书籍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经书、史籍、工技、农艺、医学、宗教等各种科目。它所收载的书籍一字不易,完全按照原著整段、整篇乃至整部地抄入。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它总计收录书籍10254种,共172860卷,几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在纂修过程中,乾隆帝亲自制定采辑著录标准,把全部书籍分成应刊、应抄、应存、应删等不同类别。

《四库全书》各部

书目举例

经(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

卷二十九经部二十九春秋类四《春秋繁露》

史(收录史书)

卷四十九史部五纪事本末类《平定三逆方略》(三逆指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

子(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

卷一百七子部十七天文算法类二《九章算术》

集(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

卷一百七十六集部二十九别集类存目三《王阳明集》


(1)比较《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的不同之处。从“书目举例”中任选二书,分别简述其历史价值。

材料二   罗马的法律传统,即便在帝国覆亡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仍构成除不列颠以及其属地以外所有西方国家习惯法的基础。其中一些法律条款仍存活于现代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之中,成为西方文明的一笔重要遗产。

罗马帝国灭亡后,帝国晚期开始广泛流传的基督教,承揽了帝国统一时期的许多政治责任,并在文化上为欧洲文明的统一提供了精神动力。中世纪晚期,人们在攻击、否定教皇政治权威的同时,仍能坚定不移地保持基督教信仰。透过裂变的欧洲,人们仍会感受到一个完整的基督教文明的存在。

从15世纪到18世纪,长期屈服于神灵启示的科学理性思维,开始真正冲破宗教神学的樊篱,给近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潮留下自己深刻的印记。17世纪,科学革命动摇了中世纪的宇宙论,形成了全新的宇宙观,不仅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的热情,而且推动人们开始以批判的、怀疑的态度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正是基于这一信念,西方迎来了科学理性不断高涨的新时代。

——摘编自陈振昌《论欧洲传统文明的统一特征》


(2)阅读材料二,概括欧洲传统文明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2019-05-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高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