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258年蒙古南侵,南宋财政亏空加大,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胀恶化。为解决以上问题贾似道推行公田法(低价购买民间尤其官员手中超限的部分土地),结果激起民怨,加剧恶性通胀循环。1262年面对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进攻,为解决财政压力,威尼斯授权政府发行国债(以税收作为定期利息),被称为13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催生了金融创新B.反映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
C.政府垄断破坏金融秩序D.金融稳定是政权巩固的重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晏婴说:“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认为周礼能“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孔子首次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在他看来,人在其本性上原本相差无几,只是由于后天习俗的不同导致彼此道德品质的差别。因此,孔子认为,要想达到“仁者”的理想境界,关键在于个体的内心自觉,“我欲仁,斯仁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侧重于要求社会关系双方对已克制权利的索取、对人克尽义务的相互性。《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人必须“以诚载道”方能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并认为“民无信不立”,必须“言而有信”、“敬事而信”方能立足社会。

——摘编自周庆玲《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西方文明充溢着追求自由、敢于冒险的海洋精神。因而,西方文化从源头上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保守思想存在根本的差别。西方人更加向往独立与自由。他们认为世界万物一切价值虽不必然为人所创造,但都是人所经验可及的,个人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西方人还倡导通过个人奋斗和竞争实现个人价值,强调自主、自立、自我奋斗。“人是生而自由的”,“确信和崇尚人类合乎逻辑地推理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主张“知识就是力量”,宣扬“科学万能”等。

——摘编自孙兰英陈嘉楠《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时期先哲提出的有关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社会价值观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022-11-30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开眼看世界”思潮,农民革命派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洋务派的“自强”“求富”变革意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的“舶来品”,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尝试,激进民主主义者的“科学与民主”并行。这些思潮和主张
A.借鉴了西学思想的内涵B.传承了传统的文化意识
C.体现了时代变迁的特征D.反映了学习方向的改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汉代律令有关内容

                                                         ----摘编白崔永东《张家山汉简中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1933年3月,通过民间护林保土工作队计划,吸收失业青年从事造林、森林防火、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5月出台《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通过田纳西流域工程计划,由政府在田纳西河上投资兴办水力发电和大规模灌溉工程。1935 年5月,设立工程规划署,兴办公共工程。

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有关劳工权利,如废止童工、就工资工时进行集体谈判、整顿和制裁血汗工厂、发展工会等。1935 年7月,国会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有与雇主集体谈判合同的权利和罢工的权利,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局,处理劳工对雇主的申诉。

----摘编自蔡东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联邦最高法院---从经济自由到公民权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汉律内容说明其对重新建立封建统治秩序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立法与美国“新政”时立法的相同背景,并说明中美两国立法所体现法律思想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认为,所谓革命史观,所谓现代化史观,都不是指导历史研究的正确史观。指导历史研究的正确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按照唯物史观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应该认识,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贯穿近代中国历史的主线,现代化进程在近代中国虽然在缓慢的进行,却从来没有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进程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成为主流,是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并有所发展之后,现代化进程实际进入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在这个时候,现代化进程是主导方向,阶级斗争是次要方向。

——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若干重大热点问题的讨论》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也可以对其中一个观点提出质疑、修改,并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严密)。
2020-06-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亨廷顿教授认为,同质文明、亲缘文明易于相互沟通和理解,而不同文明之间容易误解、误读;未来的战争将不再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之间进行,而会在不同文明之间尤其是在不同文明的断层线上展开,将来西方文明所面对的敌人就是儒教与伊斯兰教的联盟。材料意在表明
A.东西方不同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
B.文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影响上升
C.不同民族国家的战争基本上解决
D.同质文明程度远远高于异质文明
2019-07-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