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材料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是一个把“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长处结合起来的国家,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巨大整合能力。文明型国家有以下理念:实事求是、民本主义、整体思维、政府是善、民心向背、选贤任能、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和而不同、良政善治。

-----摘编自张维为《文明型国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自选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降,欧洲国家与社会从基督教世界中逐渐显现出独立的力量,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1627年,法国图书馆学者加布里埃尔洛代在《建立图书馆之倡议》里写道,要在民众中获得巨大声望,没有哪种方式比建藏书丰富、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更保险。这正是近代早期国家图书馆兴起的缘由。从修道院图书馆的狭小空间里解放出来之后,阅读不再是经院学究的特权,也不是王公贵族的奢侈消遣与学者的专属领域,阅读开始走向大众。各类经营性质的图书馆兴起并繁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欧洲各地先后出现公共图书馆运动。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逐步消除了对读者经济状况、身份等诸多限制。

——摘编自梁跃天《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图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89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宣扬西方图书馆事业,提倡新建公共藏书楼。
1898京师大学堂建立,拟定《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
1902清政府颁行《钦定学堂章程》,成立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还仿照西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制订了—整套规章制度。
1903《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藏书机构为“图书馆”,是官方文件首次使用“图书馆”这一名称。
1912教育部公布《民国教育部职令草案》《教育部官制》,认定通俗图书馆是社会教育司执掌的重要的社会教育事业。

——摘编自王平、王雨潇《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社会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图书馆兴起的特点,并简析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主要源头,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对宇宙自然和社会人伦有着类似的观点和看法,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古希腊在哲学、政治思想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发展了自然科学,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泰勒斯的天文学、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等这些从哲学中过渡派生出来的科学思想,为构筑一个宏大的科学体系提供了必备的思想要素。而中国的哲学家们却或远或近地疏离了自然科学,他们不像古希腊的哲学家同时是几何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而是肩负政治家的角色。他们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伦理胜过关心自然本身,而且善于从自然的规律反躬自省,寻找社会的和谐之本。

——摘编自黄谊《浅析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与科学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对后世东西方科学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76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朝廷同时派刘锡鸿为其副使。刘锡鸿后来给朝廷汇报说,郭嵩焘在参观炮台时,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在见巴西国主时,“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因刘锡鸿弹劾其“投降媚外”,1879年郭嵩焘黯然回国,称病回籍。这反映出当时
A.崇洋媚外外交观念遭人唾弃B.清朝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D.顽固派和维新派矛盾突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数都来自于士阶层。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出入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人才。士人求仕最常用的办法是游说自荐。一个普通士人若通过游说国君,即可骤列高位,拔居要津。如商鞅初入秦就是通过游说得到秦孝公重用。公孙衍、张仪也通过过人的辩术纵横捭阖于各国之间,成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风云人物。随着聚徒讲学风气的盛行,收有门徒的士人往往被尊为“夫子”,其“率徒讲学,辩其谈说”,声势比一般士人更盛。各国养士之风盛行,最著者如齐国的稷下学宫,名流荟萃。其他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中(申)君,食客都达3000人以上。战国士人有着较强的自尊自主意识,号称“从道不从君”,在后世大一统专制王朝的统治中,这种意识仍然长期存在。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每次公民大会开始后,传令官会向全体与会者发问:谁要发言?任何人都可以应声而起。柏拉图指出:当公民大会对有关城邦管理的事务进行审议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富人、穷人,贵族或者普通人,没有人对这些人提出反对,即使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专长和经验,他们也试图提出建议。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阿卡奈人》中,穿着破烂衣服、被称为叫花子的狄开俄波利斯也走上讲坛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除了少数走上讲坛的人,台下的数千名听众也可以自由行使他们的发言权,可以通过叫嚷、欢呼表示赞同,也可以通过起哄,嘲笑表示不满,甚至把演说者直接赶下台。

——摘编自崔丽娜《演说自由与雅典民主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演说与战国士人游说的差异和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世界中国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1696年,巴黎出版《中国近事报道》,该书是法国耶酥会士李明在华期间写给法国要人的通信汇编,对康熙年。间的中国作了详尽的介绍。
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
1593年,番薯由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
1602年,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1637年,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688年,法国传教士张诚到由葡萄牙人徐日升神甫引荐觐见康熙帝,与法国另一传教士白晋同在宫廷供职。1689年,张诚和徐日升被委任充当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的译员。
1663年,黄宗羲完成《明夷待访录》。
1644年,清军入关。
1729年,雍正设军机处。
1736年,清朝祈谷于上帝,乾隆帝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建京师先蚕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两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7 . 杨宁一在《现代化理论》中提到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以下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属于同一类的是
A.中国、日本
B.美国、日本
C.英国、中国
D.法国、中国
8 . 欧洲某一时期,社会上不再希望妇女外出工作,相反鼓励妇女献身于传统的事业,如养育子女、管理家庭,以及保留传统家庭的价值观。这一时期形成这种家庭价值观的主要原因是
A.固守农耕社会的家庭模式
B.工业发展影响家庭观念
C.经济发展提升了妇女地位
D.女权运动冲击家庭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