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针对“现代化是否导致西方化”的问题,美国国际政治理论家亨廷顿认为,希腊和罗马古典文明的遗产、天主教和新教、欧洲语言、精神权威和世俗权威的分离(或称政教分离)法治、社会多元主义、代议机构、个人主义等西方文明核心的体制、实践和信念方面是西方文明包含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不是其他的文明具备的。下列对亨廷顿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必然会导致西方化
B.平等、开放、包容是各国文明的共同特征
C.各国的发展道路依附于本国的历史传统
D.西方文明的价值在于其发展的普遍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政权经常南北划江而治,而防卫游牧民族入侵的长城却没有完全阻碍长城内外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而且长城内外经常处于同一政权的统治之下,其根源是
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B.封建国家组织强大
C.民族经济的互补性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 .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
A.文化的发达程度B.人类的视野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自然环境
2020-08-13更新 | 38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国家观念是家国同构的伦理论,伦理本位的政治文化是将血缘宗法关系的氏族社会和地缘政治关系的国家体制相融合。大一统的理念成为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使得中国人有着牢固的“大一统”信念,也形成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一元化领导核心的统治方式。德法并治思想把德的教化功能和法的强制效果巧妙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达成共识的社会治理理念,无论孰轻孰重,皆是不可或缺的治国之道。以儒学为重心的传统文化从家族伦理中推衍出国家政治秩序,在这种孝忠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下,人们孝亲、忠君、爱国,对社会充满责任感,重义务而轻利益。

——摘编自刘静、韩冰《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理念及其现代价值》等

材料二   西方现代国家观念在启蒙运动时期进一步发展并成熟。洛克认为自然法的主要内容是人们有保护自己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人们制订契约形成国家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自己的自然权利。同时,被授予权力的统治者也是契约的参加者,也要受契约束缚,如其违约,人们有权反抗,甚至重新订约,另立新的统治者。依据自然法则,伏尔泰提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理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明确提出国家主权应该永远属于人民。康德提出国家应建立在三个理性原则之上,即每个社会成员作为人都是自由的,作为臣民彼此是平等的,作为公民是独立的。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国家观念和西方现代国家观念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释中国传统国家观念和西方现代国家观念的积极作用。
5 .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
C.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D.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2021-04-29更新 | 183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表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有关妇女问题的部分文献统计。这反映出
1919年李达《女子解放论》
1921年陈独秀《妇女问题与社会主义》
1922年李大钊《现代的女权运动》
1922年中共“二大”《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
1920年—1923年陈望道《妇女评论》
1923年一1924年邓颖超《女星》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扩大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C.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D.民主革命社会基础逐步扩大
7 . 阅读下图,完成问题。

提取图中文物保护单位有关“红色足迹”的空间分布信息并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阐释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2021-06-04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
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
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
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
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征梦”

193211月,上海《东方杂志》编辑部发起了一次“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征稿活动。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来稿数量众多。1933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选择了100余人的稿件进行了刊发。

表:部分刊发稿件所表达的“国家梦”

银行家章乃器推翻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为中华民族发展扫清障碍
大学教授何思敬未来的中国将属于工农劳苦大众的同盟
公务员盛止戈梦想中的中国要“执国际之牛耳,解除世界弱小民族的痛苦”
作家谢冰莹我梦见一个“没有侵略,没有剥削,没有战争和屠杀”的大同世界

《东方杂志》因为这次“征梦”活动遭遇了国民党当局的干预。杂志社总经理王云五要求主编胡愈之改变办刊方向,胡愈之因拒绝改变而被迫离开主编位置。当时的鲁迅未参与“征梦”活动,并在杂文中批评胡愈之说:仅仅“谈梦”无助于对现实的改变。

——据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基于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特号”的片断观察》


(1)分析《东方杂志》选择刊发表6中“国家梦”的考量。
(2)胡愈之的遭遇告诉我们些什么?
(3)若此活动在1953年1月再办一次,会收到怎样的新“国家梦”?请试写一例。
2023-02-1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10 . 近代中国人民围绕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1929-1933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图2

遵义会议会址
图3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革命的史实,以“道路"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1-07-31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