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
C.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D.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2021-04-29更新 | 183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重大外交活动一览表

1840年以前清朝主管外交的机构是礼部,主要是分管藩属国进贡事务
1842年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
1860年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但无意遣使驻外
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8年蒲安臣使团出洋,负责人是刚卸任的美国公使蒲安臣,总理衙门两名章京同行,中国使臣几乎成了点缀品和观光客
1875年正式任命礼部侍郎郭嵩焘为第一任驻英国公使
1877年清政府相继在各国首都设立使馆
1896年清廷派李鸿章为钦差大臣,访问了德、法、英、美、加等国,会见了各国元首和政要,该使团是19世纪清政府派出的最高级别外交使团
1900年清政府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围攻战持续了将近两个月,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901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

——摘编自尹依玲《晚清外交制度研究综述》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围绕“晚清外交”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0-07-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其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民族、民权
B.民权、民生
C.民族、民生
D.富国、强国
2019-02-07更新 | 170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四中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年中华民国正式公布《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在精神上进一步革除了旧学制中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伦理道德现。1920年在该学制进行修改的过程中,教育部通令,凡国民学校都废止使用文言教材,代之以现代文教材,至1922年停止使用一切文言文教科书。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教育建设上作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对教育机构与学校作直接的政治清理;第二,为工农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第三,改革学制,制定试行新的中小学暂行规程,形成学校教育的稳态;第四,大力推行苏联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经验。

——以上材料均摘自叶澜《“新基础教育”论》

材料三   1999年6日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8年小学净入学率已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为98.5%,青壮年文盲率降低至2.58%。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民国初期与新中国初期在教育变革上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及意义。
2019-02-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衡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2世纪,托勒密总结前人500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地心说体系。中世纪初,阿奎那用此理论论证上帝创世说。从此,地心说与基督教教义结为一体,成了神学的理论基础。16世纪的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后来,伽利略在其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现基础上,驳斥托勒密的天文学,并宣传哥白尼学说。在旧学派占主导的学术界催促下,教会在1616年禁止了伽利略说话,并宣布哥白尼学说是“错谬的和完全违背《圣经》的”。但哥白尼学说还是得到帝谷、笛卡尔、牛顿等人的研究支持,1822年,教廷正式裁定太阳是行星系的中心。1835年,白塞尔用精密仪器发现了恒星视差,直接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绕太阳运动。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在实行“自新运动”之初,中国开始持续而系统地接受西方科学。1866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算学”馆,旨在学习西方,第一任总教习说,“学会逻辑推理,掌握制造和务实的方法”“如能强调务实”,“学习所有基础知识,这是中国自强之路”。辛亥革命促使知识分子掌握了政权和权威,课程改革取消了中国古代的数学,除了保留使用珠算之外,照搬了西方的数学课程。直到“科学”这个词汇在1915年流行开来,没有一个中文词汇能够表达science在英语中的意思。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回国后,致力于普及西方科学,推动科学教育。如到1947年,中国已有34600名按照西方的方法培养的从业医生,这一人数随后10年又增加了一倍多。到了20世纪末,中国的所有医生至少都接受过一些西医训练。

——摘编自《世界:一部历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8世纪西方科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对西方科学态度的演变及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与人类关系的认识。

2019-01-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衡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货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在西方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权贵的既得利益,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语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

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时政治参与主体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以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时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