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西思维方式分野明显∶中国文化关心人在人间和宇宙的秩序,欧洲文化关心自然;中国的心态是追求和谐于宇宙之中,欧洲的心态则是从对抗中求得胜利。从古至今,中西文化有过不少纠缠和交流,这些基本的差异却不断涌现。面对变化时,这些差异影响了各自响应变化的方式。两者交流时,这些差异也常常决定了难以避免的误解。可是,地球只有一个,东与西,终究不能不在共存中彼此影响,彼此学习。现代的世界,终究不可分割,双方终究还是必须从共存中一起发展出融合双方特色的人类共同的文明。

——摘自许伸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任意一个角度(或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0-12-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背景差异浅析》整理


根据材料提取信息并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5-17更新 | 4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玉溪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学者都在致力于寻找一个所谓上帝的语言,或者理性的语言。他们发现了中文,并开始在中文中寻找上帝的信息。西方公认,被中国人推崇为人文初祖的伏羲,就是亚当,女娲就是夏娃。学者们还从汉字中找出了偷食禁果、诺亚方舟等故事。因此他们认为,中国人与西方人一样,都是上帝的子民,而且中国人很可能是诺亚最亲近的后裔。西方人在研究中国历史时发现,中国历史开端在基督诞生前2952年左右,于是中国历史的长度成为对《圣经》编年史的一个重大挑战。1658年传教士卫匡国出版《中国上古史》,在欧洲教俗世界引起轩然大波。随着中国历史知识逐渐深入人心,它逐渐成为欧洲人冲击《圣经》体系、批判《圣经》哲学的一个武器。中国历史的长度打破了《圣经》在人们心中的垄断地位,帮助欧洲人走出《圣经》世界观。不仅如此,耶稣会士还对中国政治做了一系列理想化的描述,这些描述令17世纪末以来的欧洲知识分子着迷。当时欧洲走出中世纪,建设新社会,中国的开明政治,皇帝采纳大臣意见的做法、民本思想、和谐社会的观念,儒家的道德观念、中庸的观念等都对西方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摘编自张国刚、吴莉苇《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


概括材料中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给这一现象以合理的解释。(要求:所作解释须观点明确,符合史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亚洲签订的部分条约一览

19518月,与菲律宾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19519月,与日本签订《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195310月,与韩国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195412月,与台湾国民党势力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根据上述条约,缔约国(地区)给予美国在其领土设置军事基地、驻扎军队等权利,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应对外来干涉或武装进攻等。如:《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规定,为了对日本国的安全及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允许美国的海、陆、空三军使用日本国内的设施及区域。《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规定,缔约双方通过共同磋商,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制止武装进攻。

——摘编自《冷战时代美国的亚洲政策》

材料二:198911月,包括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东盟六国等12国在内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1991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地区加入该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壁垒。

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二十多年的实际经历表明,“APEC方式在维护各成员利益方面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以及渐进发展等原则,不仅维护了发展中成员的利益,也同样让发达成员受益。

——摘编自《APEC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美国加紧在亚洲缔约应与哪一事件直接有关?试概括美国与缔约国(地区)的关系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亚洲政策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美菲、美日、美韩结盟相比有哪些不同?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怎样的发展趋势?
(3)文明史观认为人类文明发展是多样性的统一,倡导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明成果。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尊重文明发展多样性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