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反思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冲击与反应一直是主流思想。“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2022-02-03更新 | 811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选必3选择题练习)
2 . 制度文明的演进: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通过特定的制度实现社会治理。请以此为主题参与校园学术论坛展示活动。
(1)准备环节:依据提示,选择下列相关制度完成演示文稿。(填写字母)

A.行省制   B.三公九卿   C.民主与寡头政治   D.中朝   E.三省六部   F.资本主义制度
(2)展示环节:依据以如图文资料,完成填空。
材料一   

修士向信徒布道
问题:如图体现了教会的①        功能。
材料二   

大雁塔题名帖
问题:与如图相关的选官制度是②        
材料三   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国理事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问题:材料显示了③        (国际组织)的投票程序。
材料四   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长期存在,近代以来各民族外御列强入侵、内求民族解放的光荣传统,各民族错居杂处、相依共存的状况,是它实行的基础……
问题:材料说明了新中国实行④        制度的原因。

(3)反思环节:习总书记说:“‘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结合这句话,谈谈本次论坛对你的启示。
2022-01-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我们知道英国用和平渐进的方式自我改变,法国则长期采用革命的暴力;德国走了另一条路,这使它在很长时间里被视为“另类”。美国的情况又有不同,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需要先独立、才能再发展。……各国的制度是不同的,就拿人们最关心的政治制度来说:英国的君主制相当特别,英国人对君主的热衷也同样特别;议会制与总统制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这就使英、美之间的差异更加显眼。至于选举的方法,英国人采用“领先者获胜”,美国人发明“选举人制度”,可是两者都背离“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这个原则据说是民主制度的出发点。说到“三权分立”,真正在实践中遵循“三权分立”的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因此,把美国的制度说成为“普世”,就如同把伯里克利的雅典说成“普世”一样。……西方国家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变换道路与制度,比如:英国从自由放任到福利社会,法国从革命道路转向改革;美国改变种族歧视的政策,至少在法律上承认了种族平等。这些都说明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内,也会有不同的社会形态。所以我们说,多样性是成功的保证,每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恰恰是现代文明的特征。

——摘编自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内容,简要论证“文明的多样性”这一主题。(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方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并简要分析演变趋势出现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远古时代约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和西方文明经历了学术争鸣地方分治,然后沿着帝制的趋同道路前进。但从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到19世纪初期,中西方文明彻底分道扬镳。在这一时期,中国仍沿着远古时代建立的基础演化,历经隋唐宋元明等朝代;而西方则沿着一条与远古时代完全不同的道路前行,进入中世纪时期。这个第一次趋异的漫长时期,为中西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第二次彻底趋异的开始,这个趋异时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西方进入一个复兴经济的趋同期。

——摘编自彼得。 诺兰《中国与西方长期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6 .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书籍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文化的出发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中国书籍翻译出现的新特点
2020-02-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2019-05-02更新 | 401次组卷 | 72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江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万历年间郎世宁(意大利人)的绘画上,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从而使色调更加柔和,使画面中人物的脸和手亮起来。这一做法的意在
A.对中西绘画方法进行融合
B.适应清朝文化专制的需要
C.促进中国绘画技术的进步
D.减轻西画东传进程的阻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都经历了一个“华夏化”的文化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华夏文化圈”。宋元时代开始,中国文化国力开始超出东亚文化圈,通过启发西方的现代化运动,最后影响到全世界。马可·波罗那一代人发现世界最重要的意义是发现中国。他们在中国形象中发现了新观念,发现了早期资本主义的世俗精神,中国形象成为财富与君权的象征,无论经济维面还是政治维面,都表现出欧洲文化的向往。……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三个阶段,“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在过程上基本相同。……世界文明是由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力量在不同领域的相互创造、生成的相互依存的系统,现代化既不是西方独自的发明创造,也不可能为西方所独享。

——摘编自周宁《世界是一座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构建》


材料中蕴含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诸多信息,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言之成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启蒙与救亡并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