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用。……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二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这种神话正在被打破,人们正在更加全面地认识西方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固然有其共同特征,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的现代化进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专利”。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从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剥削农民,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剥削工人;从寻找新大陆、建立贸易据点,到大规模殖民、建立跨洋帝国,西方现代化展现出恃强凌弱、泯灭人性的掠夺本质。

——摘编自戴维来《世界现代化道路绝非独尊西方》

材料二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迈向更高台阶;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其他还在探寻现代化路径的国家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

——摘编自任保平任欣怡《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并予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性”的内涵及创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何谓民主?民主是一种精神,它原从一根本点发展出来,而次第分析之可有五点:承认旁人、讲理、平等、取决多数、尊重个人自由。……明白这些,然后可以来论中国。中国人生活上自有其民主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道,即其第一点精神之表见。特别是第二点,最为中国之所长——中国人最爱讲理,明礼守信,以德服人是为讲理之精神。

一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二   我认为理想民主至少应达到五项标准:(1)有效的参与;(2)投票的平等;(3)充分的知情;(4)对议程的最终控制;(5)成年人的公民资格。……历经近百年的发展,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典型的民主国家,上述的五项指标较好地达成,如巧妙地控制绝对权力、代议机构组建政府、公民相对平等地参与各项政治事务…

一罗伯特·达尔《论民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罗伯特·达尔对“民主”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到“19世纪上半期成为较为典型的民主国家”的具体表现。
2021-08-2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5届高三5月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罗马人使用阴历(按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周期计算的历法),每月2930天,每两年插入一个闰月,闰年377天,其中最后12天举行祭祀。闰月的添加由罗马神官们自行决定。公元前4511日,罗马独裁官儒略·凯撒按阳历(按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计算的历法)发布新历,史称“儒略历”,每年实际时间比公转周期长1114秒。至1582年,误差已累积10天,教会发行的日历与各地实测的时间不一,严重影响宗教及商贸活动。愤怒的罗马教皇格列高里十三世宣布改历,规定把儒略历158210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15日,中间跳过10天。并修改了置闰法则,使每年平均为365.2425日,与公转周期十分接近,可以保证到公元5000年前后误差不超过1天。格列历成为国际通用的历法,又被称为“公历”,沿用至今。

——摘编自爱德华·吉本《罗马古代历法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汉武帝时期众多天文学家编订的《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以适应农时。元代郭守敬根据多年的天文观测与演算制定的《授时历》,定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是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并且被朝鲜、越南、缅甸等国使用。中国古代历法,担负着“记日望月、敬授民时”的重任,使中国人较早地掌握了昼夜、月相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确立了科学的时间计量方法,孕育了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共生、待万物诚信守时的伟大品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采用公历,以国际时区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中国统一的标准时间。

——摘编自张培瑜《中国历法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与罗马历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法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京时间确立的政治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南方的农产品大量运输到北方,北方的面食也得以进入南方,实现了食物上的“大一统”。与广大农民因生活所迫被动食素不同,士人认为食素可以心性淡泊、身体洁净,可使“肠胃清虚,无渣无秽,是可以养神也”,他们多往“禅制素食”。在士人中间,形成了一股素食之风,素菜成为一个独立的菜系,流行于市肆上,专门经营素食的店肆也有很多。素食还被制成各种肉菜的味道,使得更多的平民百姓得以享受美味。

——摘编自张雅丽《唐宋时期素食习俗研究》等

材料二19世纪前期,英国环境恶化、卫生状况糟糕、食品掺假等社会问题突出。1847年,英国素食者协会成立,在协会的指导下一股素食主义风潮兴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协会的会员主要是工人阶级。协会的分会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南部的城市。针对工人阶级贫穷、时间匮乏,营养不良的特点,协会制作了一些宣传素食廉价、快捷、有益于健康的小册子等。协会还不断翻新素食的做法,发明了很多新的菜式,人们蔬菜消费的比例大为提升。至“19世纪晚期素食者餐厅与咖啡馆遍布了整个英国”。

——摘编自王钰峰《19世纪英国素食主义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人素食之风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素食主义风潮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士人素食之风和19世纪英国素食主义风潮的共同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汉武帝)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日:“联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天一阁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之所,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管理措施严密,四百年间,获准登阁者仅黄宗羲、阮元等10余人.清代阮元曾记载道:司马(范钦)殁后,封闭甚严,继乃子孙各方相约为例,凡阁厨锁钥,分房掌之。禁以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不开锁.”范氏族约甚至规定:“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摈逐不与祭。”阮元还指出:“范氏以书为教,自明至今,子孙繁衍,其读书在科目学校者,彬彬然以不与祭为辱.”

——据虞浩旭《阮元与天一阁藏书楼》整理

材料三 公共图书馆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它的特点是: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的学术中心,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就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藏书的主要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中一则材料主要情况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信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多表述为诚信。在中国古代,作为伦理准则的诚信,适用于封闭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诚信的实现要依靠上行下效,依靠榜样的力量。诚信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体内心信念保障实施的,如果不履行道德义务(如对君尽忠、对父母尽孝、对朋友诚信等)就会失去面子,不仅会受到他人谴责,而且会被人群疏远从而失去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对于背信之人的惩罚,无需借助法律手段。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甚至成为治国之道,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王玉花、宋桂红《谈中、西方文化中信用的观念》

材料二   西方传统信用文化认为个人自由是缔结契约的前提。“信”是适用于“陌生人”之间的原则,是体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方面,人们普遍认同诚信观念的经济价值。罗马法中已建立了相应的诚信契约制度。在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必须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的西方信用文化带有法律和秩序的属性,能够起到协调人际关系、净化经济活动运行环境的作用。

——摘编自李新庚《信用理论与制度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与西方在传统“信用”文化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传统“信用”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希腊神话中描绘了很多英雄人物。希腊的英雄是一大群相貌俊美、举止娴雅、体魄健壮、有血有肉的与人同形同性的神灵。他们的形象和性格与凡人非常相近,甚至没有专权与等级,神与人同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希腊神话英雄热爱生命【厌恶仇恨死亡,他们热爱现实生活,对于死后的世界不关心,如斐赖城王后阿尔刻提斯替丈夫殉命,赫拉克勒斯到冥府同死神搏斗,夺回了她的生命。英雄人物常常宴乐、歌舞、开展竞技活动或社交活动。此外,希腊神话英雄还热爱冒险、善用武力,以维护自身利益为主要的价值追求。

——据《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与希腊神话英雄相比,中国神话英雄则显得温和些。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长期面对生存的困难和与自然做斗争的困难。为了战胜这些困难,人们创造了各种神话故事,寄托改变苦难环境的愿望。这体现了远古中国人对人类、对自然的和谐关系的理解,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初步体现。中国神话传说的主旨偏向于歌颂为大众谋利益的英雄,这也证明了中国传统民族性格中的群体意识、大局意识。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鳏治水招诛、女娲补天灭灾、后羿射日除害,这些典型的中国神话英雄形象都是为了维护群体,谋求共同的利益。这些英雄也往往是道德的至高点,完美无缺,拥有凌驾于智慧、勇力之上的伦理道德。

——摘编自宋丹阳《中国神话英雄与希腊神话英雄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神话中英雄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神话英雄与希腊神话英雄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英雄的理解。
9 .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已“发展到最高峰”。宋代法律在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推进司法公正等诸多方面,是以前任何朝代难以企及的。……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工、人力、女使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仅在契约的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宋仁宗景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相当于现在城镇户口),成为“能为国致财者也”。……由于特定的历史时代的局限,宋代法制的发展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元朝统一后,将奴隶制蓄奴习俗带入中原,奴婢可以买卖,宋代形成的社会成员平等化趋势发生了逆转。同时宋代商品经济被局限在原本的封建经济体系内,商人不是独立的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阶级力量,这成为制约宋代法制进一步发展的经济性因素。

——摘自朱勇《论宋代法制文明及其历史贡献》

材料二   二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由于杜鲁门政府的种种措施,经过两年时间,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1946年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了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摘自《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原因及“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简述其主要影响?
2019-06-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县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