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20-21高三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平帝时,黄河、汴渠决口,冲坏河堤。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夏天,朝廷征调几十万军队,派王景和王吴修筑渠道和河堤。修筑的河堤从荥阳到千乘(现山东广饶县)海口绵延一千多里。虽然王景节约工程费用,但花费还是以百亿计算。第二年夏天,水渠建成了,汉平帝亲自巡视并下诏,令沿河郡国设立负责河堤的官员。研究表明,自王景治河后的800年中,黄河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决溢和改道,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牛志奇《史籍中的黄河治理》

材料二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支流之一。19世纪末,由于盲目滥垦,田纳西河流域的土地日渐贫瘠,使仰仗这片土地生存的居民也陷入了普遍的贫困。1933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并建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开始对田纳西河流域进行治理。从1933年开始,在8年内即修建大坝6座,改建11座,并修建了650英里的内陆水道和一批水电站。到1952年,又修建新大坝14座。这些措施大大减轻了下游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的防洪压力。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又围绕土地资源的改善与开发,全面发展农、工、林各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农业方面,田纳西河流域的农民收入增加了200%。在工业方面,流域内增加约35亿美元的工厂企业投资,为5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流域内已建成的化肥厂和实验室成为美国最大的肥料生产和研究中心,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欧、亚、拉美。

——摘编自温荣刚《试论罗斯福对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和开发》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东汉时期的治水与美国治理田纳西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治理田纳西河的影响。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西方河流治理的成功经验对当今大国治理的启示。
2020-12-08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技巧06评价类材料题
2 . 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开眼看世界”思潮,农民革命派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洋务派的“自强”“求富”变革意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的“舶来品”,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尝试,激进民主主义者的“科学与民主”并行。这些思潮和主张
A.借鉴了西学思想的内涵B.传承了传统的文化意识
C.体现了时代变迁的特征D.反映了学习方向的改变
2020·北京·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2020-10-05更新 | 3783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专题03史料实证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社会是中国所有社会中最复杂的一个社会,它同时将多个社会意识形态和结构层次复杂地融合在一起。各种社会阶层,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漩涡里挣扎、探索、融合。社会结构在断裂中重组,再衔接,社会生活天翻地覆,新的生活方式层出不穷,刺激、颠覆着几千年的传统生活惯性。各种社会意识互相交融、博弈,中国人民面临着不断的抉择。中国几千年的静态社会形态,在资本主义的轰鸣机器侵略下,不断地接受着新的改变,禁不住留恋着旧日的辉煌。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是激变的历史,是几千年历史老病在百年内积聚、爆发,是经过几千年孕育的痛苦分娩。

——摘编自导读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
2020·天津·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2020-07-11更新 | 3603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专题04历史解释
19-20高三下·重庆渝中·阶段练习
名校
6 . 1849年,两广总督徐广谱利用民勇阻止英国侵略者进入广州城,迫使港督文翰签署带有“不入城”条款的《广东通商专约》,并出示晓谕英商。1856年,英人再次欲执《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进入广州城,时任两广总督叶名琛便“执《广东通商专约》不许之”。据此可以说明
A.晚清地方督抚与清政府分庭抗礼B.侵略者无法真正获取条约权益
C.国人利用近代外交方法维护主权D.近代民主法治的思想深入民心
2020-06-23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09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和国家出路的探索
7 . 如图为1922—1957年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标语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时代印记,穿行于中国百年报刊之林丛书:<标语口号>》绘制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复兴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020-06-09更新 | 2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高考历史新高考版社会热点2开国之魂—红色党史与民族复兴
2020·河北唐山·一模
8 . “美国继1920年妇女根据宪法第19条修正案,取得选举权后,更多妇女参加工作,已婚妇女参加工作成为一种时尚。妇女晚婚,生孩子减少,并且比较愿意摆脱婚姻束缚。”据此可知美国
A.妇女价值观发生了变化B.三权分立体制更加完善
C.经济发展引发精神危机D.实现了男女的完全平等
2020-05-15更新 | 318次组卷 | 6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解密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分层训练)
2020·山东淄博·一模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

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发起“于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的征文活动。旨在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第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第二,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

主编胡愈之在征稿信中说:“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二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征“梦”活动反响热烈,截止到1932年12月5日,《东方杂志》共收到回函160余封。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推出“新年的梦想”专栏,发表了老舍、郑振铎、柳亚子、邹韬奋、巴金、林语堂等142人的答函。这些大大小小的梦大致分为九类:倾向于国泰民安的个人梦(106人)、民族复兴梦(40多人)、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30多人)、教育梦(40多人)、开明专制梦(少数几人)、自由平等梦、民主法治梦、噩梦、其他梦。

——据黄苏宜《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0·湖南常德·一模
10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并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1909年,在荷属印尼华侨的请求与国内舆论催促下,清政府出台了《大清国籍条例》,确立了血统主义原则,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强B.侨民安土重迁观念得到强化
C.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D.清末“新政”重塑了政府权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