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秦汉时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朝基层官吏的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对城邑之外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是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自宋神宗熙宁年间直至清朝,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以拥有绅权的士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乡村自治政治。进入20世纪后,清王朝被迫于宣统五年实行新政

——摘编自唐鸣等《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   民国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和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乡村社会的矛盾愈演愈烈,乡村问题日趋恶化。对此,通过乡村治理实现改造中国的目标,掀起了一股乡村建设运动的高潮。其中最典型的有: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开展的“以教育为中心”的地方建设;卢作孚领导的“乡村现代化模式”在重庆北培进行的“以经济为中心”的乡村现代化建设。这些地方知识精英开展的乡村建设实验主要是来自他们对乡村社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实现乡村社会复兴。

——摘编自苏海新、吴家庆《论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

材料三   毛泽东的乡村治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始终把农民置于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地位,二是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三是非常重视乡村的全面发展。……习近平乡村治理重要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理论指导,三是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摘编自邱春林《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特点并指出其变迁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乡村治理思想的密码是什么?
2023-12-04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宋代传入中国,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而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广,到明代已遍布全国各省区。清朝中叶,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扩散,同时又向着适宜的地区集中。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几乎广布全国各州县,呈现出时人所称的“棉花,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的景象。

——摘编自罗萍《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已选育出一批适应于机械采收的优质棉新品系,主要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际棉花贸易的最高标准。中央一直很重视新疆棉区的发展,在新疆棉花生产、流通中给予优惠政策。截至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主要产棉区农民收入的50%70%来自棉花种植,棉农的收入不断增加,新疆正以棉花产业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

——摘编自程文明等《乡村振兴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意义。
2023-11-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