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与时俱进的国家治理体系彰显中国智慧,推动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6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而进行的政治实践和思想运动(只写事件名称,无需展开)。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5年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目标确定了,从何处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20世纪90年代初受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国际局势的影响,“左”的思想在中国国内开始抬头,否定改革开放的观点也开始出现。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备受关注的“南方谈话”。

——李君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2)依据材料二概述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方谈话”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材料三   《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表》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成就;写出为实现该成就,习近平提出了什么理念;并指出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2024-02-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式乡规民约起源早,早在《周礼》中就有了较为明确的乡规民约条款,尽管如此,直到宋、明、清三代才是乡规民约形成、发展的鼎盛时期。乡规民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现存的成文乡规民约的发展轨迹可以梳理出几个阶段性节点:西周时期的《周礼》是最早出现的乡规民约典籍;唐朝时期的《义门家法》是最早的专门性村规民约;宋代的《吕氏乡约》是正式乡规民约的典范;明代的乡规民约得到了全面发展,它不仅是乡村自治的依据,而且变成了吏治工具,其中《南赣乡约》是典型代表;清代乡规民约进入全盛阶段,成为御用工具,其中《圣谕广训》是典型代表。

——摘编自郑文宝、张蕊《乡规民约与古代乡村道德建设》

材料二   1949年后的30年中,中央政府对社会控制的深入是传统社会所无法比拟的,它通过逐步升级的互助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原有的基层乡村组织被彻底国家行政化,每一村、每一户、每一人都在国家设定的政治秩序和意识形态中,传统乡约的乡治/自治在政治和组织上成为不可能。20世纪80年代后,大陆部分内地乡村出现了与宗族活动复活相联系的村落家族法,还有更多的地区在乡镇政府要求和指导下订立了村民守则或乡约。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对待,合理改造,吸收传统乡约的自愿约定和与国法衔接的优点,新的乡规民约于今后中国社会秩序的协调和完善必有助益。

——摘编自张中秋《乡约的诸属性及其文化原理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乡约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乡约发展的历程,并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约治理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乡约建设的认识。
2024-02-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秦汉时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朝基层官吏的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对城邑之外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是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自宋神宗熙宁年间直至清朝,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以拥有绅权的士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乡村自治政治。进入20世纪后,清王朝被迫于宣统五年实行新政

——摘编自唐鸣等《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   民国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和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乡村社会的矛盾愈演愈烈,乡村问题日趋恶化。对此,通过乡村治理实现改造中国的目标,掀起了一股乡村建设运动的高潮。其中最典型的有: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开展的“以教育为中心”的地方建设;卢作孚领导的“乡村现代化模式”在重庆北培进行的“以经济为中心”的乡村现代化建设。这些地方知识精英开展的乡村建设实验主要是来自他们对乡村社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实现乡村社会复兴。

——摘编自苏海新、吴家庆《论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

材料三   毛泽东的乡村治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始终把农民置于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地位,二是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三是非常重视乡村的全面发展。……习近平乡村治理重要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理论指导,三是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摘编自邱春林《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特点并指出其变迁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乡村治理思想的密码是什么?
2023-12-04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宋代传入中国,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而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广,到明代已遍布全国各省区。清朝中叶,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扩散,同时又向着适宜的地区集中。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几乎广布全国各州县,呈现出时人所称的“棉花,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的景象。

——摘编自罗萍《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已选育出一批适应于机械采收的优质棉新品系,主要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际棉花贸易的最高标准。中央一直很重视新疆棉区的发展,在新疆棉花生产、流通中给予优惠政策。截至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主要产棉区农民收入的50%70%来自棉花种植,棉农的收入不断增加,新疆正以棉花产业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

——摘编自程文明等《乡村振兴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意义。
2023-11-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