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强盛国力的影响和吸引下,突厥、西域各族、回纥、吐蕃、南诏、契丹、靺耦等少数民族与隋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联系紧密。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唐太宗获得了北边各民族的尊重,被尊奉为“天可汗”。唐代疆域较以前更加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更是经常地被用来作为清政权的代称。19世纪末,“中国”作为国家的概念已经明确,疆域范围也大致确定。到1912年民国建立,“中国”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简称,选成为国家的代名词。在外部世界的影响下,在一种被迫接受的过程中,中国境内的各民族逐渐萌生出共同的民族意识,一个新新的中华民族以及“中国”的概念,作为全体中国人所共同认可的称号,在痛苦和屈辱中,如风凰涅磐般更生了,而这种意识、观念,又为其后维系中国的统一、中华民族的团结起了莫大的作用。

——摘编自张环宙《试论“中国”含义的发展》

材料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我们就一定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乘风破浪前行,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

——摘编自陈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民族融合加强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时期“中国”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2024-01-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大变局可以高度概括为六大变局:即世界格局之变(结构之变)、国际秩序之变(规则之变)、科学技术之变(生产力之变)、发展范式之变(生产方式之变)、社会形态之变(文明形态之变)、社会发展阶段之变(社会主导阶段之变)。这六大变局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摘编自张志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智库使命和智库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大变局”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024-01-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区借助较早解放以及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占有突出的经济地位。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东北地区不仅工业快速发展,而且以资源开发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并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全国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的东北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拐点。其经济优势逐步丧失,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减缓。1978年至2017年,东北三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1%,而同期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5%。到2017年,东北经济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的比重降到6.7%,这表明东北地区变成了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摘编自乔榛、路兴隆《新中国70年东北经济发展: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指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的组织路线。

—摘编自段炼《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逐渐失去发展优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现东北振兴的历史意义。
4 . 宪法与国家宪法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经过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新时期。随着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 国家在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也在加紧推进。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1982 年 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八二宪法”) 。 “八二宪法”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重新阐明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国家机构和内外政策。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 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2)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八二宪法”的特点。

材料三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 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就是要让每个人奉宪法为准绳,通过有效的宪法实施,让宪法和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信仰。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能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最根本的秩序保障与制度规范。

——“塑造共同的宪法信仰”, 《人民日报》, 2014 年12月4 日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   
2024-01-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科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在全面总结古今中外大国兴衰成败的基础上,顺应当今时代发展趋势,极具深意。国际层面,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科技革命,中国亟须赶超,抓住机遇,以赢得科技发展的先机;国内层面,科教兴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科技和教育来夯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科技尤其是高科技和核心科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重要底气。那些关键性的核心技术,向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索要不来、购买不到的。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是连接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关键。

——摘编自侯忠明、包志国《论习近平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刻意蕴及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指出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方式。
2024-01-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宋代传入中国,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而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广,到明代已遍布全国各省区。清朝中叶,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扩散,同时又向着适宜的地区集中。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几乎广布全国各州县,呈现出时人所称的“棉花,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的景象。

——摘编自罗萍《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已选育出一批适应于机械采收的优质棉新品系,主要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际棉花贸易的最高标准。中央一直很重视新疆棉区的发展,在新疆棉花生产、流通中给予优惠政策。截至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主要产棉区农民收入的50%70%来自棉花种植,棉农的收入不断增加,新疆正以棉花产业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

——摘编自程文明等《乡村振兴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意义。
2023-11-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西方体育逐步传入中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于强兵的目的,创办军事学堂,开设体操课程。 1902年,《新民丛报》发表“军国民篇”,掀起了近代中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潮。翌年,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更加重视身体教育在实现个人幸福与发展上的重要意义。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王勃然等《近代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

材料二   2023年9 月 23 日晚,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 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会,这是一次亚洲多彩文明的对话。正如习主席在致辞中所说:“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和平、团结、包容,直指安全、发展、文明等事关亚洲前途命运的重大议题。 “以体育促和平、促团结、促包容”,责无旁贷。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进口货物构成统计(1920~1936年)(%)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合计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品、设备、小工具、器材、半制品、材料、燃料等

合计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920

28.5

3.2

0.2

25.1

71.5

16.9

54.6

1930

26.9

3.7

1.9

21.3

73.1

17.3

55.8

1936

44.4

6.1

2.7

35.6

55.5

13.0

42.5

中国出口货物构成统计(1929~1936年)(%)

年份

豆饼

棉花

棉纱

桐油

猪鬃

钨砂

花生

1929~1931

3.6

12.1

14.8

5.5

2.9

2.9

2.7

1.1

5.0

0.8

0.3

2.2

1933

5.6

7.8

0.8

*

4.9

6.5

4.9

2.0

5.9

3.3

0.5

2.8

1934

6.7

4.5

1.3

*

2.8

5.8

4.9

2.8

5.6

2.6

1.1

2.2

1935

5.2

6.3

0.9

*

3.8

3.3

7.3

2.8

5.6

3.5

1.2

3.5

1936

4.4

5.2

1.1

0.3

4.0

1.7

10.3

3.5

5.9

3.8

1.3

1.6

——摘编自陈晋文《制度变迁与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外贸易为例》

材料二   1995年~2005年间,WTO成员向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调查达到716件,我国己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一直以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资源成本是支撑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所在,而目前中国外贸发展已逐渐进入了高成本时期,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压力在逐步上升。我国出口贸易额的55%以上来自加工贸易,整体技术层次较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大,持续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不平衡日益成为威胁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货物进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1年的13.5%,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到过去10年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数由10个增加到19个,向更高标准迈进,再到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境外合作工业园区项目,为46个国家创造39.2万个就业岗位……

——摘编自张太原 李俊峰 陈启清《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挑战和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0~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特点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并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积极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2001~2005年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国家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哈萨克斯坦

328

961

601

1355

1572

1720

2212

2287

3897

2909

塔吉克斯坦

5

5

7

6

21

18

54

15

144

14

乌兹别克斯坦

51

8

104

27

147

200

172

403

230

451

吉尔吉斯斯坦

77

42

146

56

245

69

493

110

867

105

——摘编自周肇光《区域经济学概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材料二 下面是中国加入的一些国际性或地区性组织的标志。



注:②AIIB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即亚投行;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志;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与中亚四国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加入这些组织的意义。
2023-09-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过很多体育口号,体育口号的变化是体育事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体育口号
1952毛泽东为中华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71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夕,周恩来在接见即将出征的中国乒乓球队时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
1981中国男排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战胜韩国队,北大学子闻此消息,在未名湖畔庆祝游行并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1997江泽民为体育工作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慰问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追求、体育强国之路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2017年,在第13届全运会即将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体育应当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作为一个“体育强国”仅在竞技赛场上逞英豪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更要有健康的人民,人民健康是强大综合国力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因此全民健康被提到了国家战略。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摘编自高慧妮《新中国体育口号演变及其功能研究》

(1)从表中任选一句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