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通用语”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通用语”的存在。周秦时期,列国间即通行一种“雅言”;此后,东汉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明清时期的北京话等都曾成为“通用语”。古代中国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狭小的地域范围内,只有受过教育的精英阶层或远途商人等少数群体才有跨区域日常交际的需求,因而“通用语”推广仅针对特定人群,官方从未在全国范围内发起过统一“通用语”的运动。

——摘编自《普通话是如何产生的》等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通用语”被称为“官话”,常被视为现代曾通话的前身,但它并无统一的语音标堆。19世纪末,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许多人主张在全国推广“通用语”,即推行以“国语”取代“官话”的“国语运动”。“国语运动”提出了“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大主张。“言文一致”指口头语和书写语的统一、主张书面语不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统一”指建立一种全体国民都会说的,语音唯一的,具有普遍性的“通用语”。这些主张与《新青年》将白话作为唯一的文学语言的提议互相呼应,打破了长期以来义言文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为白话文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也为普通民众学习识字提供了便利条件。

1949年以后,为了体现各民族的平等与相互尊重,在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对规范的汉民族“通用语”的名称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决定把清末至民国的“国语”改名为“普通话”,取“普遍通用”之意。随着各族人民交往交流日益深入广泛,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族际“通用语”的功能不断巩固,同时少数民族语言仍然可以自由的使用和发展,并受法律保护。

——摘编自《清末“国语”的概念转换与国家通用语的最初构建》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通用语”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中国近现代“通用语”的演变,
2024-05-1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固位于吉安县城东南120余华里五县交界的边境(如图6),四周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赖经邦等秘密恢复了党组织,并发动了东固暴动,先后建立了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和第四团。这样,以东固、桥头为中心的方圆约200里的范围不仅成为群众斗争异常活跃的游击区,而且创造了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相结合的成功经验。1929年2月,朱德、毛泽东、陈毅率领的红四军来到东固根据地,这里的经营方式得到毛泽东等人的高度赞扬,陈毅称之为“东井冈”。

——摘编自刘统《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东固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示意图

1929年2月—1929年10月


(1)依据图文材料,概括东固能够成为“东井冈”的原因。

材料二   这番我们到东固则另是一种形式……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指井冈山)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因为这种形式取得群众不致失掉群众,武装群众不是守土的赤卫队而是游击队。……战术是飘忽不定的游击,游击的区域是很宽的。

——毛泽东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信(1929年4月13日)

材料三   他们(东固根据地)是指导员支配军官的,前五册上军官的名字列在指导员的后面,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这也可以说是帮助四军党的领导加强的原因。

——毛泽东给红四军一位领导人的信(1929年6月14日)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分析其创建的历史意义。
2021-04-27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