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16﹣18世纪中外科技对比


西方

中国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20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牛顿(1643﹣1727),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687年的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辟了大科学时代,被誉为“物理学之父”。他发现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近代物理学和力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理论基础。徐光启(1562﹣1633),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编纂《农政全书》。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集中代表了当时我国在农业科学上所达到的成就。
波义耳(1627﹣1691),英国化学家,主张化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物体的本性,因而需要进行专门的实验收集观察到的事实。在1662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称之为波义耳定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宋应星(1587﹣1666),明朝著名科学家。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把中国几千年来出现过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同时也对技术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然后著述成书使之能够流传下来。


(1)结合材料概括16﹣18世纪中国和西方科技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社会因素。

材料二   近代西方民主缘起于中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架构在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中都已经出现。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则是英国议会制度的起点。……《大宪章》第12条和第14条规定:“无全国公意许可,(国王)将不能征收任何免役税与贡金”。“如欲征收贡金与免役税,应用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大宪章》第61条规定,男爵推选25位代表与国王共同维护、监督宪章条款的执行,可以提出国王及重要臣属的错误,甚至有权联合全国人民向国王施加压力,直至夺取土地、财产,即具有反抗国王的权利。从民主政治的视角观察《大宪章》这个法律文件,它所包含的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无代表权不纳税”和“分权制衡”。这两项基本原则正好构成了近现代议会制度的核心内容。……1265年1月,在伦敦召开了英国历史上首次议会,除5名伯爵、18名男爵与会外,还有每郡2名骑士代表和每个大城市2名市民代表参加会议。一般认为,这是英国议会制度正式的开端。……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革命仍然起于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经过长期内战,克伦威尔指挥的议会军队取得了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王位被废除,贵族组成的上议院被取消,由人民选举产生行使国家主权的下院,一度建立了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共和国。后来,又经过复辟与“光荣革命”,英国从君主制最终过渡到了君主立宪制。17世纪末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以议会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初步建成。

——《民主政治十论》房宁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英国是如何结合国情建立适合自己的民主制度的,英国民主制度的发展道路对中国有何启示。

材料三: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国家要从多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1956年1月,加入初级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80.3%.到1956年底,入社农户到达1.17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占87.8%,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底,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10多万个,入社的手工业者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基本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年底(1956),全国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了苏联政府和人民的大力帮助。同时我国实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自力更生精神。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进一步肯定双包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到1982年底,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到达7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得到发展……1987年同1978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得到调整和改进。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江泽民在十四大(1992)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要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
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注:从“十一五“起,中国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解读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9-03-22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2019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