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班牙人本杰明在1165—1173年间的游记中记载,君士坦丁堡方圆18英里,形形色色的商人聚集在这里,他们来自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巴勒斯坦、俄罗斯、匈牙利、意大利和西班牙。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罗马帝国境内商业贸易空前繁荣B.经济发展导致西欧的城市兴起
C.拜占庭帝国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D.征收重税影响东西方之间贸易
2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
A.恩泽贵族B.实现民族交融C.增加税收D.削弱王国势力
3 . 阅读材料,同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宋代都市中,“瓦舍”之类的娱乐场所相当盛行,其中表演的是名目繁多的杂乐百戏。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蹴球、踏索……百戏之类。”体育表演已相当盛行。   由于出现大量体育专业表演人员,因此体育性组织—- “社”就应运而生。如弓、弩的“踏弩社” “水弩社”“锦标社”等。元日走城、元宵走夜、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等,都已成为全国性的民间、民     俗体育活动内容。

——摘编自宋旭《宋代市民体育休闲生活的社会学分析》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在我国的新式学堂中开始设置体操课程。1903年,清政府实行“癸卯学   制”,标志着体育在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正式产生。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并推广到全国。体育课的广泛开展。增强了国民的体质,还在凝聚国   力、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

材料三 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   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节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载于1917年《新青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民体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体育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
2024-05-14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33次组卷 | 27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记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反映出秦朝(     
A.严刑酷法的治国理念B.皇权的至高无上
C.严密高效的行政管理D.文官政治的确立
2024-05-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2024-04-29更新 | 144次组卷 | 117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8世纪末,输入欧洲的中国茶,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

——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

材料二   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

时间产量内销外销
18321837年(平均)260.520060.5
1861312.5202.5110
1871409.5202.5207
1886567.46205362.46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材料三   随着商品的流通,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摘自《文化交流与传播》

法国画家雷诺阿《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民众饮茶场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分析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以前)茶叶交易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茶”为例,谈谈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传播情况,简析其影响。
2024-04-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8 . 日记作为当事人内心独白的记载,对于认识和研究某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6年冬至1878.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并担任驻英公使。

以下内容节选自他在伦敦的日记:

光绪二年十二月初八日晚

所过灯烛辉煌,光明如昼,近伦敦处尤盛。……街市灯如明星万点,车马滔滔。

光绪三年二月初一日

凡设电报数百千座,每座一人,垂碧女子至八百余人。……光绪三年二月三十日赴下议院听会议事件……议员阿定敦、阿葛尔得与兵部尚书哈尔谛辩论……诘政府因循坐视,不能出一计,定一谋,其言颇强坐以无能。

——摘编自郭嵩焘《使西纪程》

材料二   “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已经取得……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

——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

(1)提取材料一中的任一历史信息,说明该信息对研究19世纪晚期英国社会状况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024-04-22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代中后期,江南湖州养蚕业形成“看空头蚕”现象,即养蚕农户并不种植桑树,而是在市镇的专业桑行里购买桑叶。据《吴兴备志》记载,“湖丝虽遍天下,而湖民身无一缕”。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蚕丝产业的进步B.重农抑商的调整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劳作方式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周代,许多日常冠礼(男子成丁礼)、婚丧礼、宗族成员的盟誓等,均在宗庙进行,宗庙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亡父宗庙牌位)庙”,从异姓到同姓、再到同宗、同族,血缘关系由远到近,强调了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的权威。由此可见,周代宗法制(     
A.维护了社会的长期稳定B.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强化了统治者专制统治D.构建起和谐的祭祀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