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
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
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
2016-10-11更新 | 309次组卷 | 19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河西区2019年高考三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西部地区工程占32%,东北地区占37%,中部地区占25%,东部地区占6%。国防工业占29%,煤炭行业占17%,电力行业占17%,钢铁、有色金属和化工行业占17%,机械制造占16%,其他占4%。这一系列数据反映出(     
①轻重工业发展速度均衡②工业建设考虑到地域平衡
③工业体系构建日益完备④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 . 数据解读能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历史。造成下图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①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②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官僚资本凭借权力聚敛财富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天津市曾是近代中国租界数量最多的城市,据下表可以推知(     
天津各国租界面积统计表

国别

数据年份(年)

总面积(亩)

折合面积(平方公里)

英租界(含美租界)

1903

6100

4.07

法租界

1900

2800

1.87

俄租界

1901

5474

3.65

德租界

1905

4200

1.80

日租界

1898

2150

1.43

意租界

1902

771

0.51

奥租界

1902

1030

0.69

比租界

1902

740

0.49


A.天津民族工业更为发达B.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
C.天津社会风气比较开放D.清政府腐败领土主权沦丧
5 . 如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国家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年22%8%13%
(1872年数据)
10%
1913年15%11%13%8%4%
①英国贸易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削弱   ②世界贸易欧美国家占主导地位
③德国统一具备了称霸世界的实力   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01-13更新 | 298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古到今,世界经济的重心经历了几次大规模转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轨迹: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

世界经济重心变化线路(公元1年到2025年)

——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15年6月3日报道,这张地图根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绘制,利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对历史上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估算数据。公元1000年,中国和印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全球经济重心当时稳固地居于东方。在保持了820年后,经济重心开始向欧洲转移,之后又向北美转移。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世界经济重心已迅速地拉回原来的地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全球经济重心将向公元1000年时那样回到远东,不过要向北偏移很多。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以公元10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6-06更新 | 324次组卷 | 13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陕西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分科学生数比例表(%)数据表明,建国初期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
年份工科农科医学师范文科理科政法财经体育艺术人数
194918.720 918.45.89.822.63.82272
195653.510 67.215.35.05.11.11.20.40.622322

A.适应了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B.符合了工业化初步建立的具体国情
C.响应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客观上造成文科人数的腰斩式下降
8 . 下图为1914—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盈利统计折线图。促使这一时期棉纺织业盈利变化的原因有(       

①清末“新政”设立商部       ②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③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如表是清代部分时期“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据此可以推知(     
时期出现次数次/年
康熙朝1201.97
雍正朝4613.54
乾隆朝641.07
嘉庆朝100.40
A.社会结构出现根本变革B.传统经济内部萌发的新因素受益
C.自然经济解体步伐加速D.人地矛盾激化推动土地制度变革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

项目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辽金元

(1800年)

全国耕地

面积

(亿市亩)

2.3

5.72

3.85

6.42

7.2

10.7

10.5

粮食亩产量(市斤)

95

110

120

154

140/343

155/337

155/337

总产量

(亿市斤)

205.39

591.4

415.8

889.82

1749.45

2385.88

2340.97

全国人口

(万人)

3200

6000

5000

9000

12000

20000

30000


(说明: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年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目前,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增产的谷物中,中国占31%的份额。

——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并简析造成明清粮食产量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生产的原因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