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中国近代史专题探究过程中梳理了如下表格: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后起义军一路北上,占领南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先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9世纪九十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20世纪前期新文化运动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主张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
依据上述表格提炼一个主题;针对该主题请你再补充两个历史事件,对补充的事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民族与国家

材料一14-16世纪,是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下列表格反映了这一时期与之相关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时间事件
1431年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兰西民族英雄圣女贞德遇难。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大西洋贸易从此愈加繁荣,欧洲的生产关系进而发生蜕变。
1517年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39年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了《维莱科特雷法令》,规定法语为法国行政和法庭所用的官方语言,取代了此前使用的拉丁语。

材料二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民族”一词引进后,不久就复合出“中华民族”一词。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形成的,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随着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日益自觉地结成整体,中华民族实际上包括各民族的内在联系,越来越被揭示出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正确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阐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最广泛地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这样就把中华各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完全揭示出来了,并且把中华民族的大联合的必要性升华到了理论和革命纲领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彻底废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压迫制度,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56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互相支援、共同发展的民族大家庭。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14-15世纪影响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族意识”不断强化的原因;结合所学,评述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采取的重大政治举措。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秦(秦朝)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摘自《左传》《史记》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如下简表)

时期秦汉隋唐
高层政区州(东汉)()布政使司(省)
统县政区府、州军、监路、府、州府、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据《简明中国古代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周、秦朝的地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地方政治制度“使后无战攻之患”的原因。
(2)请完成材料二表格中空白部分的填空;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4 . 阅读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图1指出图中数据有何变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下列表格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制表)



(2)分析统计表中深圳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强国富民”道路的名称,并回答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
2020-02-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
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实行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和公平、公正
2020-04-17更新 | 322次组卷 | 79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朝代人物事件结果
明朝戚继光戚继光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清朝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清朝康熙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B.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2018-09-15更新 | 304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解读下列表格,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6032
1975304156
198037551059
198538553840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中国经济总体上还很落后
④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中能反映推动中国诉求的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3-08-27更新 | 9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质调历史试卷(二)
9 . 下表是二战后世界科技政策范式转变分析表(部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1945—1975年

1975—1990年

1990年至今

科技政策范式

为国防而科学

为工业而科学

为民生而科学

政策模式

高度集中军事国防

集中式工业经济

社会创新和民生科技

核心目标

国防

工业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A.社会生活的需求B.新科技革命的开展C.国际格局的演变D.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内容为中国古代史上几个时期的政治状况

时期政治状况
秦末秦始皇大兴土木,漠视民生,迷信严刑峻法;农民起义频发;六国旧贵族趁机起兵复国,天下大乱。
东汉
后期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相互争斗:正直的士大夫抵制外戚宦官专权,出现“党铟之祸”;张角等发动黄巾起义;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西晋
后期
晋惠帝缺乏理政能力,八位宗室藩王卷入宫廷政变,导致“八王之乱”;天灾频发,流民和内迁诸民族的起义此起彼伏。
唐末
五代十国
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藩镇割据,政局不稳,内乱频作;农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北方民族南下,政权更迭频繁;昏庸、残暴之主比比皆是。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写出该时期,并简要说明造成其政局动荡的原因。
(2)从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023-11-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