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可说明
A.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D.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整体理解历史。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赛体系下隐藏的矛盾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
2023-01-05更新 | 138次组卷 | 3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主要包括
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各国普遍建立
③马、恩长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④欧洲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1)材料一所述“公田”是指哪一土地制度。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使广大荒野、森林的开垦成为可能。随着荒地的开辟,公田之外的私田扩大,超过了公田。“私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这使得农民增加了在“私田”上的兴趣,而不肯尽力于公田,导致公田日益衰败.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概括材料二中“私田”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中和农业有关的措施(不得抄原文)。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佃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023-03-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全球航路的开辟,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由于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因为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帝国切断。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二       15世纪时,欧洲商人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科,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三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它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基督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播洒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中的历史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

材料四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4)材料四中的“革命因素”具体指的是什么?
2023-04-0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a处: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B.b处:西汉“尊崇儒学”的影响
C.c处:佛教、道教冲击儒学D.d处:明、清时期思想批判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     
言论作者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始皇柳宗元《封建论》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
A.秦国奠定霸业B.始皇个人品行C.秦朝速亡原因D.秦国制度创新
2022-08-23更新 | 515次组卷 | 49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中国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卢梭:“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分析②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异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西部,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日本大本营认为,占领缅甸可以截断盟国援华抗战的国际通道,迫使中国力竭投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此,大本营责令先期进驻泰国的南方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率所部击破缅甸的中英联军,在军事上强化对中国与印度的高压态势。这样,对敌我双方而言,缅甸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刘朝华、刘潇湘:《世界反西斯战争全局视角下的中国远征军滇缅作战》


(1)据材料一分析缅甸为什么成为当时敌我必争之地?

材料二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和中美联合部队从印度率先反攻,揭开了滇西、缅北反攻战的序幕。中国驻印军与盟军取得了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反攻的胜利,继而攻克密支那、八莫、腊戌,分别于1945年1月28日、3月30日在芒友和乔梅与滇西远征军、英美盟军会师,取得了收复大小城镇50多座、歼敌3万多人的战绩。集结滇西的中国远征军1944年5月正式发动反攻,强渡怒江,力克腾冲、松山、龙陵、芒市、平噶、遮放、畹町,歼敌2万多人,在中国战场上率先把日军赶出国门,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滇西抗战暨远征军入缅作战胜利结束。

——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纪念滇西抗战暨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60周年》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远征军的作战成果如何?

材料三   滇西抗战取得全面胜利,是中华民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御侮、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中华民族与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互相协作、并肩战斗的结果。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铸就了滇西抗战的辉煌。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支持和援助,为滇西抗战铸就辉煌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纪念滇西抗战暨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60周年》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远征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020-03-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