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中外交流活跃。如表中①所对应的史事应该是(        
序号史事
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有40多次
A.文成公主入藏B.唐玄宗重用贤能C.鉴真东渡日本D.安史之乱被平定
2 . 有学者指出:“今天第三世界的积贫积弱、经济依附、社会畸形、文化落后以及各国内部和相互间不断发生的教派纷争、种族屠杀、边界战争等,在相当程度上都是殖民统治留下的创伤。”在此,该学者(     
A.采用了二重证据法B.做出了历史解释
C.选用了多类型史料D.坚持了辩证思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60年新加坡成立建屋发展局出资建造组屋,出售或租赁给中低收入群体。政府在出售或租赁组屋时实行族群按比例居住政策,规定族群在各个组屋区内的比例不得超过其所占人口比例,以抽签方式按比例分配住房。新加坡政府推行这一政策旨在(     
A.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B.缓解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C.促进民族融合国家认同D.弥补自由市场体制弊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是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局部拓片。该碑于公元781年由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刻,碑额题上方刻有十字、莲花、祥云图案,下方镌刻有楷书汉字和叙利亚文字,叙述了景教自唐初以来在中国的流行情况。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     

①唐朝与西罗马帝国的文化交往
②儒释道三教的交流融合
③唐代“示存异方之教”的统治政策
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5 . 学者达德威曾经说,印度“像海洋一样有无限的吸收能力”,接受了竞争和妥协、斗争和理解。尼赫鲁也无比自豪地指出:“让印度这个国度维持着长久生命力,是一种仁爱的人道主义和宽宏大度的文化。”当代学者也指出印度"像一块充满魔力的土地,流浪者、殖民者、抢劫者、生意人不断涌入,并带来了新的种族、宗教和语言”。这反映出印度文化的特征是(     
A.多样性与包容性相结合B.宗教性与世俗性相结合
C.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D.本土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徐同学课堂笔记所记的关键词有:“编户齐民”“大索貌阅”“土断”“诸色户计”等,据此推断,徐同学这堂课的学习主题是(     
A.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B.历代中国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C.中国历代户籍制度演变D.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图是欧洲中世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服饰,由此可推知,中世纪晚期(     
   
A.民众在禁锢中寻求突破B.宗教信仰遭受严峻挑战
C.逆转了严谨的服饰风格D.社会风气不断腐化堕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希波战争后,柏拉图三次说到波斯兵力胜过雅典,无论是马拉松战役还是萨拉米斯海战,雅典均是以弱胜强。伊索克拉底在《泛希腊集会辞》中指出,希波战争时雅典面对波斯强大的海军和部分希腊人的背信弃义,决心为了“自由”而战。这些言论(     
A.使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B.培育塑造公民的勇敢品格
C.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D.借用战争来建构国家形象
9 . 伏尔泰认为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开始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都遥遥领先。他特别推崇孔子的“克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思想,认为基督只是禁人作恶,而孔子却劝人行善,因此孔子胜过基督。这些观点(     
A.体现出法国是反封建统治的先锋
B.意在借助中国文化推动社会思想进步
C.提高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
D.指出了当时欧洲学习儒家思想的必要
10 . 先秦时期地理著作对中国西部边缘的记述有“弱水”“昆仑”“流沙”等地名,这些地名源于神话和传说,没有确切的地理指向。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确;《汉书·地理志》可见金城郡临羌县有“弱水、昆仑山祠”,敦煌郡广至县有“昆仑障”。张掖郡居延县条载:“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这表明西汉时期(     
A.疆土版图意识增强B.华夏民族认同加强
C.汉文化向边疆辐射D.丝绸之路促进交流
2023-03-11更新 | 922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