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高山滚石”效应(如图),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猛,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未能实现的目标,后一次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诉求指数不断提升。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就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其间代表性的国共两党的关系,也经历了20年代“党中有党”、30年代“国中有国”、40年代前期“一国两制”的阶段。

——摘编自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1)“近代中国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试从20世纪20年代“党中有党”、30年代“国中有国”、40年代前期“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说明其含义。
(2)“20世纪中国的三次革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试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评析这个观点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   在保留足够数量人口方面,耶律楚材主要改变蒙古军队对反抗者进行屠城的老习俗。在速不台即将攻下汴梁时,向窝阔台报告准备屠城。耶律楚材上奏说:“得地无民,将焉用之?”于是窝阔台下令免屠,保住了147万人的性命。汴梁的例子一开,此后许多抗击的城市都免于一屠。人口的保存使得中原没有出现千里无人烟的惨境,中原经济发展的潜能得以保留。耶律楚材其间又不得不采取措施编收流民,就地安置或遣送原籍;重整赋税征收制度,加强对地方征收赋税官员及各位王公大臣在投下征役的监督。

——摘编自陈曦《成吉思汗都为之钦佩的一代英才:耶律楚材》


(1)根据材料,概述耶律楚材在解决人口问题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耶律楚材上述措施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民报》发刊词:令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对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评述错误的是
A.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
C.没有真正揭示出中国近代社会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D.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4 . 下列对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评述中,错误的是
A.给漏洞百出的上帝创造万物说致命一击
B.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生物进化的思想
C.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D.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生物界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知识阶层在完善社会治理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材料一   汉承秦制,汉初的国家教育以官吏的职业培训为主。在社会逐渐安定后,民间学者一点点活跃起来了,王朝上也陆续设置了诸子百家博士和儒经博士。在儒经所载“先王之制”和儒者的社会蓝图中,学校乃是统治者崇德兴化的重要设施;深厚的古代礼乐文明和战国“百家争鸣”的辉煌文化成就,同样构成了振兴文教的动力。汉文帝时贾山请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关键的转变发生在汉武帝的时候,著名的儒家大师董仲舒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于是皇帝有“其令礼官劝学”之诏。太学制度的建立是孔子私学以来,中国教育史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太学甫建立,就制定了博士弟子的年终考试制度。通过了考试的人,朝廷授为文学掌故,考在高等者可以进而补为郎中。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19014月,清政府就如何最好地革新现存的政府体制、行政程序、人民生活、教育方法、军事组织和财政体制,开始了一场在内容上与1898年的改革几乎雷同的改革。这次改革从1901年开始至1905年结束,其中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有:由使节征召留学生回国供职(19016月);规定1902年开始在各省和大城市考试中以时事策论取代“八股文”(19018月);命令改省级书院为分科大学堂,府州级书院为中等学堂,县级书院为初等学堂,课程包括儒家“四书”“五经”、中国历史,还有西方政治研究(19019月);命令各省当局挑选学生出国留学(19019月,190210月);命令翰林编修和进士功名持有者到京师大学堂各科学习(190212月);废除科举考试(19058月);成立学部(190512月)等。由于慈禧太后缺乏诚意,再加上督办政务处基本由满族人荣禄控制,使这场改革前景黯淡,终于被辛亥革命的潮流席卷而去。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国家教育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教育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教育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2021-02-06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98年,大生纱厂在通州城(今江苏南通)破土动工。建厂之初,为了解决经费困难,张謇提出“以大利广招徕”的口号,规定除给予投资者8%的固定股息外,“余利照章按股份派”,不管企业盈亏,各股东都照常领取股息并额外分利。张謇还亲自拟定《厂约》,对各道工序、各个岗位的人财物管理都做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同时允许工人在农忙季节回家生产,给生孩子的女工发放补贴。在纱厂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原料的来源、原料与产品的运输,同时解决下脚料的应用、职工的生活等问题,张謇先后创办了跨涉十多个行业的60多家企业。他以“魁星”作为产品的商标,象征该产品出自状元之手,为经销商提供货款,以促进产品的推销。为了建设家乡,张謇将大生集团的大量利润投入南通的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中,创办了师范、农业、商业、医学、纺织等专门学校,以及博物馆、图书馆、气象台等事业机构,南通也从一个典型的封建小县城,一跃而成为灼人眼目的近代化模范城市。

——摘编自虞和平《张睿: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成功之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謇在推动南通近代化中的贡献。
2021-05-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如图漫画《丢弃领航员》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评述是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B.威廉二世的决定符合帝国宪法精神
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依然浓厚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8 . 下列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评述,错误的是
A.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了沉重打击
B.使中国日益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
C.目的是为防范外夷入侵和沿海人民反抗
D.促进了国内工农业与商品经济发展
2019-05-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制定后多年来附有26条修正案,迄今继续生效。下列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②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原则
③反映了州权至上的精神④体现了民主和分权权衡的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