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北宋)金兵内侵,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作者意在论证
A.唐代藩镇制度的进步作用B.都城的区位选择意义重大
C.唐宋的地方治理互有得失D.宋朝强干弱枝的消极影响
2021-05-13更新 | 1084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面临深重灾难的同时,又是一次精神上的强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摘编自《陈旭麓文集》

材料三: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清末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讲富强、救危亡,惟有用西洋之术。……今日之要政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实施的事项莫亟于废八股,即汉学、宋学、词章亦皆宜束之高阁。严复就物竟、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方层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根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近代化开端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末中国民族精神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的积极影响。
2024-01-0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等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在改革中对雅典贵族的政治态度。分析他在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1-12-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宽高四子王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有何实践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图1、图2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出中共走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哪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016-12-12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内蒙古一机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