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口号

师夷长技以制夷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扶清灭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孔家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将革命进行到底
枪杆子中出政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实业救国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打土豪分田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抗战到底

从表格中选取同一时期的2-3个口号,拟定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明提取的口号,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说明了
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和雇工商人
占总人口比重24%36%30%10%

A.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
C.手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D.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3 . 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表格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年份美国英国法国俄国(苏联)
1909-19110-90+56+46
1919-1921-89-110+32+14
1929-1931-205-76+40+53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2015-06-24更新 | 1840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平等互惠的国际贸易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分期

对外贸易状况

1840年至1914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4.4%.进口物量约增加3倍,出口物量增加约2倍。由于鸦片贸易的猖獗,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中心从广州北移至上海。英国始终支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

1915年至1931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6.36%,出口的增长显著快于进口。英国在中外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让位于美、日两国。日本一度占中外贸易总额的1/3左右。到1931年,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2.2%,超过了日本。

1931年至1936年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大幅下滑,年均下滑率为14.7%.美国在中外贸易中居首位。

1937年至1948年

进出口货物无法正常通行,对外贸易剧烈波动,对外贸易总额最低的年份不到4万美元,最高也只达到76万美元。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形成的原因。
2020-05-23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及所占比重
年份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其中农产品
所占比例%
1873年14844938602.6
1893年1817132842315.6
1903年3339618949626.8
1910年59333723195739.1

——摘编自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上述表格揭示出的主要问题是
A.农产品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B.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C.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有所改变D.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完全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材料出处
“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次山文集·问进士》
“是时(指天宝五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山东境内)斗才三钱。”《新唐书·食货志》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充实。”《杜少陵集》

A.开元年间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B.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
C.唐中期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安史之乱未对农业造成破坏
7 . 下面表格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的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最终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2019-03-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8 . 部分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情况一览表
时间举办地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未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奖牌榜
1976年蒙特利尔美国、苏联等92个中国台湾以及28个非洲国家苏联
1980年莫斯科民主德国、波兰等81个美国、中国等66个国家和地区苏联
1984年洛杉矶罗马尼亚、中国等140个苏联、民主德国等19个国家美国
1988年汉城苏联、中国等159个朝鲜等国家苏联
1992年巴塞罗那美国、独联体等169个独联体

根据以上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
B.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
C.政治对体育的干涉越发明显
D.世界局势缓和冷战阴影逐渐褪去
9 . 平等互惠的国际贸易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形成的原因。
10 . 下面表格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
传统桑蚕织技艺2009年10月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
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10月
中医针灸2010年11月
中国珠算2013年12月
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
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
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
2017-07-01更新 | 716次组卷 | 33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