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是20世纪世界的一件大事。英国查尔斯王子在当天的日记中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这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东方的一次完结性的事件。但对于中国而言,这为整个民族恢复自信和共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于香港而言,这一时刻标志着香港历史新纪元的开始,是新的政治身份与宪制秩序的奠基。

——摘编自田飞龙《“一国两制”的渊源、制度与文明内涵—以香港实践为例》

材料二   在“一国两制”实践中、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接口”日益增多、与内地在贸易链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方面不断深化,人、财、物全产业要素跨境流动变得更加通畅、便捷,让港澳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新科研、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核心优势得以持续保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为国家构建海内外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桥头堡作用。

——摘编自常柏《“一国两制”伟大实践迈向新起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的内涵并概述香港回归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在港澳实践“一国两制”的措施及其价值。
2 . 下表所示为1973—1976年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出口成套设备情况。该情况的出现得益于(     

国别

合同数/个

总值/百万美元

在全部价值中的比重

日本

20000

986

37%

联邦德国

11000

420

16%

法国

6000

571

22%

英国

200

208

8%

美国

200

205

8%

A.计划经济体制被冲破B.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C.外交新局面逐渐打开D.资本主义阵营的内部分化
3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西省万年县石镇街个体工商户大批涌现,人员、营业额不断增加、1983年上半年统计个体工商户有189户、283人,年营业额达52、26万元,上交税费和管理费达4万多元,这反映了当时(     
A.乡镇企业异军突起B.知识分子纷纷下海
C.农民解决温饱问题D.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024-01-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47年12月 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提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原则,指出“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这反映了(     
A.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B.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C.人民解放军在战略上采取了主动D.人民解放军军事理论的成熟
2024-01-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处于红山文化晚期的辽宁牛河梁遗址发现了用石块修筑的40多个方形积石墓。其中,大型积石墓随葬玉龙、玉龟、玉鸟等动物形玉器和玉璧、玉玦、玉镯等装饰品,个别墓葬还随葬玉人,而中小型积石墓几乎没有随葬品。据此可知,红山文化晚期(     
A.阶级矛盾不断激化B.具有早期国家特征
C.手工制作技术先进D.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2024-01-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西方国家忙于应付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借机蓬勃发展。一战之前,中国的民族工业企业(包括官办)为698家,资本3.3亿元,到1920年,民族工业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达到5亿元,6年间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57.7%和54.5%.其中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 中国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设厂高潮。

——摘编自王宝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繁荣“春天”原因分析》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扫除了封建主义的束缚,使得“实业救国论”更加深入人心,许多华侨企业家纷纷回国投资,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一些经济团体也随之成立,如中华实业团、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等,它们主张通过振兴实业来“建设我新社会”,为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摘编自王姗《1895—192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2024-01-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匈奴人集中分布的区域建立了不同于内地的属国和道。唐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羁縻府州,实行羁縻统治。由于边疆地处多民族交汇地带,塞外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和内部边民叛乱的情况时有发生。汉唐两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均采取“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之恩威并施手段,对边疆的少数民族叛乱势力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汉唐两朝通过移民实边、大兴屯田等措施,以发展经济为纽带,以开展贸易为手段,实现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上的往来互洽,为了实现大一统的政治诉求,汉唐两朝统治者一直重视对边疆的文教治理.“宣文教以章其化”.积极推行文化治理方略,以增强边疆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实现边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以及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材料二   唐初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尤其是雄踞漠北的东突厥。唐初集中精力整合内部,而对突厥则采取隐忍防御之策。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至贞观三年(629年),唐王朝国力渐盛,于是战略目标开始从对内转向对外,战略方针也从单纯防御转为积极防御,进而发展为攻守兼备。对外的重点是解除正面的威胁,经过贞观四年(630年)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两次大规模对东突厥的反击作战,唐军先后平灭了东突厥颉利可汗及其余部,灭薛廷驼,平定铁勒诸部,北面的威胁基本得以解除。 于是唐王朝转而向西,经略西域。唐军首先击败吐谷浑,在河西陇右建立起牢固的前进基地.进而征讨高昌、龟兹等国,设西、伊、庭三州,设置安西四镇。到唐高宗时,进一步平定西突厥,唐朝不仅恢复并巩固了在西域的主导地位,而且影响波及中亚地区。至此,唐代治理边疆的战略基本达成了预期效果。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时期边疆治理政策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边疆战略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
8 .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试策,即以策取士(当时主要考时务策),通过一些有关国家政策的题目来考查考生对朝政问题的处理能力。由此可见,隋朝科举制(     
A.摒弃了传统的选官模式B.注重实用性人才的选拔
C.选官不再看重家世门第D.动摇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9 . 秦代妇女从事的行业很广泛,她们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还可以从事纺织业、矿业等商业活动,某些经营有方的妇女甚至得到了秦始皇的褒奖。由此可知,秦代(     
A.重视发展社会经济B.男女地位实现平等
C.社会矛盾趋于缓和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元时期,社会文化重心下移,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小说集《夷坚志》中出现的一大批儿童人物形象就是当时社会变迁的折射。

形象一:孝敬父母的儿童形象。六岁的宜哥为了母亲不受产乳之苦,虔诚念诵佛道二经,每以清旦,各诵十遍。仰天焚香,输写诚恳,两年之后其母病惠遂绝,该故事彰显了孝道的观念。

形象二: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儿童成为流动性的小商贩,他们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卖豆小儿、卖鞋小儿就是现实儿童参与经商的缩影。

形象三:遭遇恶报的儿童形象。一幼女嗜饼,每食时,但取其中有糖及麻者咀之,而弃其图,后震雷击之,堕地死,整个故事宣扬了恶习有报的观念。

摘编自姚海英《宋元社会生活的形象透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小说集《夷坚志》中塑造的一个或多个儿童形象,拟定一个符合宋元时期社会变迁的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鲜明,持论有据,逻辑严密,结论明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