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的美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1860年,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相当于整个欧洲工业产值的一半。美国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在以芝加哥为西端、以华盛顿到波士顿为东线的区域内。19世纪美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和资本价格一直高于其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英国,但美国通过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引进人才、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等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弥补了由劳动力和资本价格较高而带来的损失。1790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5%,1920年,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与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相适应,美国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率)不断增长,从1790年的5%迅速提高到1920年的51%。

——摘编自李佐军《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79年,面对国内生活消费品供给与民生需求不匹配的困境,党和政府决定适当发展轻工业,调整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重,食品、纺织、服装等乡镇轻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得以复苏。198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明确了建立工贸结合外向型经济的总任务。199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增强了工业企业的市场活力;1994年,国务院发布《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这是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基于市场机制的产业政策,民营工业企业尤其是广东和江浙一带的民营工业企业快速崛起。众多中国工业企业以此为契机,面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运营,中国工业的规模得到了提升,“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成为展现中国工业实力的标签。

——摘编自盖元臣《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探析——基于工业化发展的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工业化的主要路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美国和中国工业崛起中获得的启示。
2024-05-03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古代印度,由种姓制度衍生出现的印度教是主要宗教;佛教也深受民众喜爱,并且影响广泛;受伊斯兰教影响而形成的锡克教在其北部地区则拥有很多信徒。这表明古代印度(     
A.种姓制度与佛教相互渗透B.对伊斯兰文明影响深远
C.印度教促进了国家的形成D.具有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古巴比伦王国债的主要形式是契约。契约有买卖、借贷、租赁、承揽、寄存、合伙、雇佣等。法典还对高利贷作了限制。这些规定在当时(     
A.重在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B.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
C.意在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D.规范了人们的经济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诺曼征服后的英国,王室领地与总封臣的地产呈现出“插花式”的交错格局。约有20个总封臣的领地分散在10个以上的郡里。而国王本人的许多大地产,也星罗棋布地间杂在各地封臣的大地产中。这主要体现出(     
A.王权对贵族权势的遏制B.封建专制王权逐渐衰落
C.贵族对王室权威的挑战D.国王与贵族的相互制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每年出口到欧洲的棉花为380万包左右,来自于美国的棉花占英国棉花消费量的77%,占法国棉花消费量的90%,德意志关税同盟棉花消费量的60%,以及俄国棉花消费量的92%。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欧美贸易中美国占据主导B.美国急需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欧洲各国已完成工业革命D.棉花产销占美国经济主导地位
6 . 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他们游到我们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他很多东西同我们交换,我们给他们玻璃念珠和小铃铛。总之,以物换物,两相情愿。”这反映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A.建立了欧洲对美洲的统治B.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C.密切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D.扩大了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732年,英国颁布《制帽法令》:“鉴于英国的制帽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以及本国内制造帽子的贸易已经大量出口到美洲殖民地……特规定:自1732年9月29日起,任何染色、未染色的成品或半成品帽子不得以任何借口,在任何英属殖民地内的任何地方运载或装船,由任何人外运。”颁布这一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英国本土的技术领先优势B.排斥其他列强在美洲的扩张
C.强化本土与殖民地的经济联系D.限制美洲殖民地的工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史学家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一书中写到,“事实似乎足够证明,第一批发明家决不是科学家。他们是工艺匠,由于处在实际问题面前,他们就运用他们的天然智慧以及他们的工业习惯上的和工业需要上的高深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其旨在说明(       
A.实现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科学理论对生产实践影响深远
C.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D.生产逐渐集中并出现垄断组织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伏尔泰、狄德罗等人自称为哲人。同时期,反对哲人的人自称“反哲人”。“反哲人”中既有纯粹的虔诚传统的代表,也有因循传统的保守派人士,还有想煽动冲突并火中取栗以获取物质或象征性好处的人。他们认为,哲人“既颠覆王座,也颠覆祭坛”,对启蒙运动展开持久的抵制,形成了反启蒙运动。

——摘编自石芳《从“伪君子”到“阴谋家”——反启蒙运动塑造的启蒙哲人形象》等

材料二   哲人与“反哲人”并非如字面上这样明确对立。由于信念上的分歧或利害关系,部分“反哲人”与哲人存在巨大的妥协空间。如,弗雷隆在诸多政治、财税、社会问题上的看法与伏尔泰非常接近,以至于被视为一个反伏尔泰的伏尔泰主义者;帕里索尖锐抨击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成员,却始终崇拜伏尔泰。

——摘编自石芳《反启蒙运动的两种研究范式——反启蒙思想与反哲学运动》等

材料三   “反启蒙运动”这个概念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如果就此预先假定“启蒙运动”是一个独一的、和谐的整体,而“反启蒙运动”就成为其立场观念一致的对立面,就意味着,抹去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色彩。众多“启蒙思想家”根本就没有两个人在观点上绝对一致,甚至有些人能否被称为“启蒙思想家”都存在尖锐争议。如,卢梭被一些人奉为伟大的启蒙哲人的同时,又被另一些人说成是“反启蒙”的先驱。启蒙运动异常复杂,并不存在界限分明的启蒙运动与“反启蒙运动”。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哲人”群体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反哲人”思想中的内在矛盾之处,并简析其产生内在矛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0 . 16世纪下半叶起,仅从中国驶往马尼拉的商船每年就有30艘到50艘之间。墨西哥从马尼拉越洋进口的货物有60%产自中国,其中包括中国的水银。这种水银一直短缺,但对于美洲开采和提炼白银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现象(     
A.背景是欧洲人的殖民扩张B.使葡萄牙人从中获益颇丰
C.得益于拉美民族独立运动D.冲击了中国国内商业资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