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缩影、知识体系的纲要,能宏观呈现知识背后内在的关联。如图所示分别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和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节选)。对比两者,找出统编教材目录的一处变化,并尝试解释教材目录发生变化的原因。(要求:论从史出,逻辑清晰,时空正确)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
(2007年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吕录(节选)
(2019年版)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2022-05-29更新 | 348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下表为新旧高中历史教材对于抗日战争的部分表述,这一变化意在凸显(     
旧人教版新统编版
内容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
到缅甸……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海外华侨……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德国大举入侵苏联,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积极倡导建立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初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撤退的英军……
1943年11月,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
A.中华民族抗战的决心B.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C.中国抗战的国际贡献D.正面战场取得巨大胜利
2023-01-04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同学在学习有关“二十一条”的内容时发现了新旧教材的不同表述。由此可知,教材作为一种历史叙述
1915年,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人教版
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5年1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人教统编版

A.版本越旧越接近历史真相B.记述史实全部准确无误
C.比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D.具有不断更新延展特点
2021-09-07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贞观七年(633),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卷,永徽四年(653)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材料表明唐朝
A.儒学已经成为考试必修内容
B.政府大力推广儒学
C.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
D.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
5 . 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近现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工工业成就。

图1

图2

——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和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提取地图信息,指出这两个时期我国工业成就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0-11-01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2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在西欧出现的一体化运动蓬勃发展。鉴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在欧洲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和战争复仇主义的危险依然存在,美国政府以“杜鲁门主义”的发表为标志,主动插手欧洲的战后重建,支持欧洲一体化。美国希望西欧国家能按照美国模式一——联邦制进行欧洲一体化,建立“欧洲合众国”,实现自立、自助和共同发展,成为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支撑点,减轻其负担。

——摘编自张福财《关于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格局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yì)》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创立者是谁?思想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什么时候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概括材料三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
8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跑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材料一涉及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反侵略和求民主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潮流:
材料一:
“1840年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下,中国步入存亡危机之秋。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的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探寻着中国政治改革之路。”   

——《高中历史必修一 人教版》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列举1840年—1901年间列强发动的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的重要侵华战争及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政治民主化方面做出哪些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183943日在广州发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机密信说:“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献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取最适意的满足。”

——摘自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参

材料二情景再现

情景一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情景二……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材料三1928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不久,遂川人民传出这样的歌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府是怎样获取了“最适意的满足。”
(2)材料二的情景各出现于近代中国的哪些时期?
(3)材料三中的政权指的是什么政权?1928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说明中国工农红军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4)分析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