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雷锋精神”来源于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的凝练,其不断发展的动力始于其内在运行和时空境遇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日报》对雷锋精神的报道

日期

标题

内容

1961年5月5日

《苦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民战士》主要介绍雷锋生平事迹。

1963年2月7日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把雷锋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是因为他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雷锋的革命自觉性源于他对毛泽东无产阶级思想著作的学习。

1977年3月24日

《雷锋精神是禁锢不了的》这一时期的雷锋精神主要表现在与“四人帮”的斗争方面。

1981年3月5日

《八十年代更需要雷锋精神的大发扬》“雷锋的可贵,不但是他做了大量助人为乐的好事,而且是因为他是一个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分子。”

1983年3月5日

《新时期与雷锋精神-纪念开展学雷锋活动二十周年》针对当时“雷锋的道德价值过时论”进行回应,指出学雷锋要与时俱进,号召青少年要像雷锋那样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态度,用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自己。

1989年12月16日

《雷锋精神的火炬永不熄灭》“发扬雷锋精神首先是引导人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需要。”

1993年3月5日

《雷锋精神永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有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是永存的。”

1997年3月4日

《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雷锋精神在今天之所以没有过时,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同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据何小芳《试论雷锋精神从革命性到道德性的变迁》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雷锋精神的变迁”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1更新 | 344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德才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硬核提分(五)历史试题
2 . 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七周年。九十七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讲话(2018年5月4日)

材料二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并指出其确定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特点。

2019-01-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我国在2017年12月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软着陆以及采样返回。这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即将完成。该事距离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有多少周年。
A.60
B.47
C.46
D.48
2018-01-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20年代,由于缺乏统一准则,欧洲国际关系非常混乱,各国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多。格劳秀斯主张以国际法调整关系,以便有节制地进行战争并限制其祸害。他在著作《战争与和平法》中指出,主权属于君主,只有主权者才能合法地发动战争,人民不拥有主权,显然他们就不拥有合法发动战争的权力。格劳秀斯强调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如果以战争达到正义的目的,则战争是合法的。格劳秀斯还强调主权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它的形式不受其他任何权力的限制,不容他国干涉。但是一国对外行使主权则受到限制,必须受到国际法的制约。

——摘编自周子亚、蒋恩慈《格劳秀斯对国际法的贡献---为纪念格劳秀斯诞生四百周年而作》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是新中国加入国际人权公约最密集的时期,共加入了11项国际人权条约。其中包括《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1984年,新中国中央政府宣布承认国民党政府在1930—1947年批准的14个国际劳工公约,如《农业工人的集会结社权公约》《工业企业中实行每周休息公约》《本国工人与外国工人关于事故赔偿的同等待遇公约》《海员遣返公约》《制订最低工资确定办法公约》《船舶装卸工人伤害防护公约》等。

——摘编自罗艳华《改革开放与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的主要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密集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14次大阅兵中选取的6次阅兵

时间 亮点选取
1949年10月1日此次阅兵是我人民军队创建以来第一次最隆重、最庄严的检阅,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军事盛典。在第一次大阅兵中,武器大多是从战场上缴获来的,被戏称为“万国牌武器"。
1958年10月1日此次阅兵全民皆兵的“战争火药味”和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的“大跃进”气氛浓厚。由工人、农民、干部、学生等7个师组成的“首都民兵师”首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首次出现了女民兵方队,是新中国阅兵史上的创举。
1984年10月1日受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全部28种式器中有19种是新装备,有的装备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参加阅兵,更是震撼了世界。群众游行队伍中出现“小平您好”横幅。
1999年10月1日武器装备方面,90%以上都是新装备,且绝大部分都是自行设计和生产的,高科技式器装备已开始成为解放军的主战武器。
2015年10月1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体系编排装备方队:首次由将军担任领队。
2019年10月1日听党指挥的政治意蕴十分鲜明;是共和国武装力量全面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最新成就的集中体现;是红色基因传承接续的有力体现;首次借助仿真模拟系统,进行三维立体实景模拟展示等。

——摘编自共产党员网《经典回顾:新中国14次国庆大阅兵》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6-03更新 | 24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巴黎公社建立之后,作为公社成员的库尔贝(法国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石工》等)认为1810年修筑的凯旋柱(如图所示,纪念拿破仑一世胜利)是波拿巴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象征,于是带头拆毁凯旋柱。这表明(       
A.拿破仑时代的成果被否定B.法国缺少保护文物的传统
C.巴黎公社举措有过激倾向D.大国沙文主义失去历史舞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   孙思邈是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便立志从医。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及时记录。永徽三年,撰成《备急千金要方》30卷,30年后又撰成了《千金冀方》30卷,作为前书的辅冀。孙思邈认为“人命至要,有贵千金”,所以把医书命名为《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全书分为232门,载录了800多种药物和5200多个药方,是一部集前人医学大成的著作。他在总结前人医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千金方》中首创了复方,这在中国医学史上是一个重大革新。在中医学上他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由于孙思邈对中国医药学的贡献,后人尊他为“药王”,并建药王庙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思邈对我国医药学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思邈取得医药学成就的原因。
8 . “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缅怀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资本论》
D.《德意志意识形态》
2019-01-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一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创作了一段小品,送给历史系学生修改:“1911年10月10日,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天正在汉口饭馆吃饭的工人听说
①武昌那边出事了,接着又听说
②中华民国成立了。
③武昌出事是因革命党人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消息泄露。又听说
④“中华民国以五色旗为国旗。”历史系学生应该修改
A.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2019-10-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9-04-15更新 | 1689次组卷 | 33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四月线上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