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B.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2023-11-21更新 | 583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北镇市第二高级中学、北镇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该传教士提及的战争(     
A.败局引起台湾军民的抵抗B.导致了清朝中央集权弱化
C.促成了“东南互保”局面D.发生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023-11-20更新 | 88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乾隆时期,浙江一些地区“尺寸之堤,必树之桑”,所获之利比种稻往往多出四五倍。福建、山东、直隶等地,“上腴之地,无不种烟”。当时有所谓“大商贾一年之计,夏丝秋烟”的说法。这种现象(     
A.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B.推动了农业经营结构的变化
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助推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中世纪的欧洲除了贸易城市,还有部分具有政治功能的城市,如巴黎、伦敦不仅在当时人口众多,占据重要的商业地位,而且由于此时法国和英国正处于封建集权体制下,作为国王居住地的首都还携带了政治属性。下列对材料中的城市解读正确的是(     
①市民深受民主思想熏陶   ②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力
③与封建王权密切关联       ④最初都归封建领主所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16更新 | 10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北镇市第二高级中学、北镇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2003年,国务院决定在新组建的商务部下设置对外援助司统筹负责援外工作。2018年3月,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启动,新成立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负责援外工作。这一变化表明,当代中国(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致力扩大外交“朋友圈”
C.自觉肩负大国使命担当D.外交政策日益灵活务实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均推崇“勇”德,下表是儒法两家关于“勇”德的论述

内容出处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要与面临任务知戒备、善谋划并能实现的人共事)《论语·述而》
“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荀子集解》
“‘困而知’ ‘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中庸章句》
“死而不义,非勇也。” “违强陵弱,非勇也”《春秋》
“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王”“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商君书锥指》
“法之所加,勇者弗敢争”《韩非子集解》

材料二   西方的“勇”德最早表现于《荷马史诗》,它把尚武勇敢看作是最高美德,战场上越勇,获得的战利品越多,荣誉也就越高,越是受人尊敬。后来,思想家们又不断从哲学层面思考“勇敢”。亚里士多德: “一个勇敢的人,怕他所应该怕的,坚持他所应有的目的,以应有的方式,在应该的时间。一个勇敢的人,要把握有利时机,按照理性的指令而感受,而见子行动”。斯宾诺莎: “勇敢是一个人被激动而作同辈的人所不敢作的危险之事的欲望”。康德: “心灵通过思考而镇静地去承担危险就是勇敢”“轻率的人则是莽撞的,他敢于去冒险是因为他不知道危险”。

——摘编自陈娟《论“勇”——基于中西方传统德性教育的比较视角》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勇”德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法两家推崇“勇”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与西方对“勇”德认识的相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勇”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夏商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郡县制”在各国的推行,乡里行政组织渐成雏形,成为基层组织。汉承秦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乡、里,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还于每十里处设亭,是专门从事“求捕盗贼”的警察性组织,另设游徼,掌捕盗贼。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明代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里下为甲,设甲首一人。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出现变化,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并说明近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主张进行广泛的热烈的政治动员,解决兵源、财源等困难问题,达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目标。这一观点(     
A.针对国民党片面抗日方针B.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主张全面抗战、全民抗战D.指明了亚洲抗日战争的方向
10 .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问题,即《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①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奠定基础
②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主要任务
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