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修正型的改革,就是在同一社会形态,主要是封建社会这样一个形态内部,统治阶级他为了调整、修补、完善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方面而进行的改革,所以我们叫它为修正型的改革。这种改革,它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发生在每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的改革。……这种改革,它的出现往往是在大规模的、激烈的阶级斗争之后。……这些改革可以说大多数都取得了成功,它对于稳固新建立的政权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二种情况,就是发生在某一封建王朝的中后期的改革。……这个时候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社会危机一触即发,封建王朝统治难以为继了,……改革者为了缓和这种社会矛盾,挽救封建王朝的统治,就不得不调整或者改变某些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制度。……所以这种改革大多数是以失败而告结束的……。
——部分摘自《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及其启示》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修正型改革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两种不同修正型改革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各举一例分析两种“修正型的改革”对社会所起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材料二
它们既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又揭开了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这些企业锻炼了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新因素促使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开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并概括该事件在促进中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
3 . 中国近代化的征途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平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4 . 生产和消费是人类诞生以来的永恒主题,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相伴而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治者类欲禁奢,以为财节则民可与富也。……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何者?势使然也。今天下之财赋在吴越。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有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者。不知其几何也。盖俗奢而逐末者众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馐良酝,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音:cuan意:烧火煮饭) 者不知其几。故曰,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若使倾财而委之沟壑,则奢可禁。不知所谓奢者,不过富商大贾豪家巨族,自侈其宫室、车马、饮食、衣服之奉而已。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明 陆揖《蒹葭堂杂著摘抄·禁奢辨》
材料二 随着城市的发展,实际工资的上涨,与之并行的许多消费品价格的下降,在19世纪80、90年代,使得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也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 世纪50 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 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 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
——摘编自[美] 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陆楫的消费观,并概括指出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社会生活方面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以来欧洲工人阶级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消费社会”兴起的条件
2016-12-12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二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2002年9月,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制定了什么发展战略?并说明当时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上有何变化?并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17年1月,蔡元培到北大就任校长职。他提出办学应坚持的两条原则:一是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二是不干涉主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
蔡元培聘请了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新派”教员到北大执教,如陈独秀、李大钊、杨昌济、马寅初、胡适、马叙伦、李四光等。他们在介绍世界学术成果,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延聘新教员时,蔡元培只问有无学识,不问他是什么派别、资格、年龄乃至国籍。同时,也裁汰了一批不称职的本国教员和外籍教员。北大教师在政治上有不同主张的派别:共产主义、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就职演说,明确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求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提倡让学生兼听不同学派的课,独立去评判。他还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
——《述评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为改造北大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办学思想所起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占总数的69%。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到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医所。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约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8 . 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是社会进步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许公司的出现,显示了在哥伦布、麦哲伦、达·迦玛相继发现新大陆之后,政府与商人联手努力想夺取新世界的财富。这些公司都幸运地拥有皇家发给的特许状,享有跟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贸易往来的独占权。也因此它们兼跨了政府部门与民间部门。……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并不只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这个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商业团体”拥有一支军队,控制世界上一块广大地区,创造出全球最庞大的文职人员,伦敦大半的码头都是在它手上发展起来。
—— (英) 约翰· 米克勒斯维特 《公司的历史》
材料二     1776年3月8日,英国伯明翰,由两个合伙人名字命名的“博尔顿一瓦特”公司,向客户展示了新研发的产品——蒸汽机。……在纺织、机械、冶金等各个行业中,几乎看不到必须由政府特许才能成立的 “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公司规模不大,但与重商主义时代相比,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大量生产性的工业公司开始取代传统的商业贸易公司,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材料三     公司宛如种子,只要触碰到市场的土壤,便要生根发芽,它在无声无息中助推了大清王朝的覆亡。公司还瓦解了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逐利、平等、竞争等思想和理念为公司的发展传经布道,而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等级和抑商等意识终被抛弃。……但是,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
——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中国篇)》
(1)据材料一,概括“公司”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的“公司”相比,材料二的“公司”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作者概述了“公司”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如何理解“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
2015-07-2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辽宁锦州高三质量检测02文综历史试卷
9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国纷纷应对。
材料一   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33%,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大幅下降60%,其中,1929年美国的出口总值是52.41亿美元,进口总值43.99亿美元,1932年下降到16.11亿美元和13.23亿美元。            
——摘编自《世界史资料汇辑》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美国1028名经济学家致书胡佛总统反对这一关税法案,24个重要贸易对手国向美国政府抗议,随后纷纷采取了关税报复措施……
——摘编自《外国经济史》                                                                   
材料三   30年代初期,斯大林在会见美国客人时说:“我们希望美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技术方面做我们的老师,我们做他们的学生。”1929至1945年间,苏联和德、法、英、意、日本等国之间约有200个技术援助协议在执行中。可以说,30年代苏联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 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随后,英国、德国、瑞典、丹麦、挪威也大都提供了这类信贷。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建成的;同时,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施的后果?
(2)概括材料三苏联在大危机期间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台的背景。
2011-01-21更新 | 5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