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科学的各分支中,唯有传统的中国医药学至今仍有强烈的生命力,其所以能够如此,原因之一是它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方法和内容,即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科学体系。在中医药学体系中,以望、闻、问、切“四诊”进行诊断,这个体系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早期阶段的成就以《黄帝内经》等著作为代表,经历代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份极其宝贵的遗产,从世界医药学史的角度看,中医药学不但体系独特,而且有着一系列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在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团结中西医”的方针。1958年在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的号召下,中央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中医药事业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总纲规定了,“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的条款,从国家根本大法上保证了传统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

——摘编自张大庆《医学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医药在中国古代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都有哪些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据显示,1905年,英国占人口1%的富人拥有全部社会财富的55%,而占人口33%的穷人却只拥有财富的1%。但由于英国税收主要来源是关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收负担大多落在社会中下层收入者的身上。受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影响,英国传统税制很少强调其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功能,税收主要用来为政府筹集收入。为革除传统税制的弊端,英国政府实行的“建设性税制”改革,发挥了税收调节功能,但同时也出现了忽视税收效率功能的问题。二战后税率曾一度高达50%,因此遭到英国工会联合会和全国制造商协会的反对。另外,英国不同时期执政党的税制思想和政策各有偏好和差异,这使得英国税制改革容易出问题。

——摘编自滕淑娜《英国的“建设性税制”改革》

材料二   19538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财政收入工作应该符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要求。这个时期,税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要更多地积累资金以利于国家的重点建设;另一方面要调节各阶级的收入以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并使税制成为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及半社会主义,有步骤、有条件、有区别地利用、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具。

——摘编自张斌《新中国税制改革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20世纪初税制改革的原因,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的税制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3 .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2023-07-17更新 | 3022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北镇市第二高级中学、北镇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80年,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撰写的《短缺经济学》出版,该书从企业生产资料和个人消费资料的短缺入手,分析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运行图景,系统揭示了长期短缺经济现象及出现的原因。1986年,该书中文版面世,社会反响强烈。这一现象出现是由于当时(     
A.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B.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C.东欧改革经验影响深远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4月,其后经过五次修改。1790年出版了第六版,在这版中亚当·斯密对早期版本的内容进行了一些重大修改。他加入了初版中所没有的“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这一章,并且将其放在阐述同情共感基本原理的第一卷。他还新撰写了“论德性的品质”作为全新的第六卷,在其中亚当·斯密这样写道:“为了获得这种令人羡慕的境遇,追求财产的人们时常放弃通往美德的道路,不幸的是,通往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产的道路二者的方向有时截然相反。”亚当·斯密从“对富人和成功者的钦佩的倾向”中寻求道德情感腐败的原因,致力于从社会精英阶层的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道德情感腐败的出路。学术界公认,这是第六版的最大特色。

在《道德情操论》初版中,亚当·斯密对自然自由体系抱有强烈信念,他认为个体私利的、自然分工合作的自由经济活动会自然有利全社会的发展;而晚年亚当·斯密则对此心存疑虑。在隔了30余年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财富观以及对财富所具有的积极社会功能的正面评价。——据罗卫东《亚当·斯密晚年对自由放任思想的反思

——基于〈道德情操论〉版本的考察》等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第六版与第一版相比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解释。
(2)要解决英国当时面临的这些问题,你认为晚年亚当·斯密的“出路”能否走得通?说明你的理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一胜利,蒋介石就充满自信地想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当时国民党拥有军队人数,共约430万人,两人民解放军只有总数约120万人,双方兵力对比是3.4∶1,至于武器装备,双方的差距更为悬殊。国民党还控制着全国76%的领土和71%的人口,控制几乎所有的大城市,主要交通线和几乎全部的现代工业,而中国共产党控制的主要是农村和一些中小城市,优势仿佛都在国民党方面,然而,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到南京政府颠覆,还不足三年,而且更快的是只有一年半的时间,战场的态势就发生根本转折,是什么原因让蒋介石自以为很有把握的战争会出现这样的结局,而且这个变化来的这样快呢?

材料二   中国人在经历了那么多的屈辱和苦难以后,经过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流了多少血。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内外敌人,取得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旧时代结束了,美好的前景展现在人民面前,新的时代开始了,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崩溃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2023-07-13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文学所集体编写出版过一部《中国文学史》。宋代部分是钱锺书先生执笔的,他在其中说道:“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得数到宋代。”从多种文化脉络来看,宋代都处于重要位置。

——摘自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因此泉州、广州、明州(宁波)迅速发展,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南宋政府在这些地方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宋高宗在位的晚期,市舶司的收入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最高额一倍。由此可见,南宋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了北宋,形成了通向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学、绘画和学术思想三个方面概述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外贸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8 . 世界的中心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是片令人激动且充满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而且它们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少数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的发展;在儿千年的时间中,“东方”发达和“西方”不发达是一种常态,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在西欧出现。

——摘编自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等

材料二   但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世界格局。中世纪晚期开始,西欧进入重新整合的过程,封建领地在专制王权的强行压制下按地域整合,形成一个个“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国家形态,它以民族共同体作为政治支撑点,以民族认同感作为思想支撑点,政治载体和精神载体由此衔接,在西方开启走向现代的步伐。在民族国家的扶持下,一种新的精神——资本主义精神在西方兴起,资本是它的轴心,市场是它的动力,工业和商业围绕它旋转,科学和技术是它的工具。从那个时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牵引机,整个世界都被它拉着走。“西方中心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摘编自钱乘旦《关于亚洲文明的历史哲学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有学者认为,中世纪西欧所谓“黑暗时代”并不黑暗,说明其可能性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西欧逐渐成为世界中心的推动性因素。但有学者认为,“从航海大发现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指出其可能性依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奴隶贸易逐渐趋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在贩奴过程中,非洲黑人和美洲黑人奴隶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这些斗争大大地打击了奴隶贸易。再由于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奴隶主的失败,奴隶制度被废除,种植园经济遭到沉重打击,这一切都使奴隶贸易的规模大大缩小。特别重要的是从18世纪后期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要求把包括非洲在内的海外殖民地变成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甚至是资本输出的场所。把非洲人留在非洲进行奴役,既无风险,又可得到远远超过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这些因素使西方资本家对奴隶贸易渐渐失去了强烈的兴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奴隶贸易大体上在19世纪70年代就停止了。

材料二   罪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非洲大陆损失了大量人口。有的认为是1亿人,还有的认为是2.1亿人,总之是骇人听闻的。奴隶贸易破坏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稳定。掠奴战争的恐怖造成了社会的极端混乱,许多古老王国纷纷瓦解,非洲原有的物质文化趋于消灭。奴隶贸易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陷于崩溃的境地。传统商品黄金、象牙等货物的出口逐步让位于奴隶出口,火器成为主要的进口货。随着黑奴贩卖的兴盛,歧视黑色人种的种族主义思潮也开始泛滥起来。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奴隶贸易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奴隶贸易的影响。
10 . 玻璃的发展不但影响了欧洲的建筑风格,也是欧洲近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其玻璃工艺可追溯到一千年前,工艺家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精致的、奇特的玻璃造型,这种带着神秘和贵族气息的玻璃器具在玻璃工艺界独占鳌头,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玻璃艺术运动工作室兴起,才宣告结束……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对玻璃制造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发明了路布兰制碱法。……到了20世纪,建筑物内部钢铁框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建筑更高,玻璃使用面积更大,超现实主义者关于透明建筑的梦想变成现实。

——摘编自[美]大卫·怀特豪斯《玻璃艺术简史》

材料二   图为15世纪的一个僧侣,在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窗下抄写手稿。修道院是工业革命的精神策源地,特别是机械时钟和玻璃的使用,为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而这两项技术在几个世纪后的演进,则为科学革命打下了基础。欧洲人用玻璃制造出了眼镜、试管、温度计、蒸馏烧瓶等对工业和科学有重要影响的物品,透明的玻璃还装饰了西方人的室内文明,改变了他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


——摘编自[英]萨利·杜根、戴维·杜根《剧变:英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近代玻璃制造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玻璃制造业对欧洲社会现代化的影响。
2022-11-07更新 | 253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