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当时的人们,包括社会精英和新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阶层,都把妇女看成仅仅承担家庭职责、相夫教子的角色……当战争爆发后,男人都走上前线,而妇女则承担了后方沉重而繁杂的工作。还有一些女性也走上前线。可以作为证明的是,英国宣传画中有大量展示妇女风貌和精神状态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选举权。”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一战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B.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
C.妇女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D.宣传画对社会动员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1年,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黄金不再在人们手上传来传去。人们贪婪的手掌再也无缘接触它。黄金如今沉睡在地下,再也看不见。当众神不再身着金黄色的盛装在地上漫步时,我们便开始理性地看待它们。”这段话的背景可能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确立B.白银取代黄金成为流通货币
C.国际金本位制度走向崩溃D.金币代替黄金在国际间流通
2023·江苏·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个人副业的税率降低80%,等等。有人称之为一种使私人生产受益的“新经济政策”。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在苏共中央十二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在短期内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在经济方面最强大的集体农庄目前就已经能够满足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对马铃薯、蔬菜,甚至是牛奶的需要。个人副业“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此后,逐步禁止城市公民个人饲养牲畜。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各级供销合作社大力宣传并帮助社队逐步组织起各项副业生产。江苏淮安农村供销合作社为配合农村的合作化高潮,从南通等地引进优食兔种,发放各地饲养;洪泽县成为江苏省长毛兔的基地县。就水果生产来说,广东省采取发放预购定金的办法解决农户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从1951年开始即组织农业技术队伍深入产区举办现场水果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训练班。1956-1958年,除每年安排水果生产专项化肥1万吨以外,省供销社还临时增拨化肥1580吨。各农村基层社一般设有综合收购门市部,除在门市部坐店收购外,还采取开物资交流会约时定点摆货摊、走村串寨、送货下乡、送货上门和利用代购代销员等方式进行收购,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摘编自李攀《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改革个人副业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供销合作社扶持农村副业生产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为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虎溪三笑图》,展现了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334-416年)在同挚友陶渊明(365-427年)陆修静(406-477)欢聚以后,出寺门同二人告别的场景。画面中,三人因为谈兴甚浓,不知不觉走过了“虎溪”,瞬时,守山虎大吼,三人惊觉,倏尔会心大笑。



南宋《虎溪三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摘编自《<一团和气>宪宗画西域藏图揭传承》

材料二   历代以“虎溪三笑”典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部分)

时代名称作者画作特点
南宋《三高游赏图》梁楷画面背景极为简化,画面简洁明了,显示了“边角之景”的时代绘画风格
元初《虎溪三笑图》颜辉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
明代《三笑图》释担当背景描绘用笔寥寥,人物描绘“宁拙勿巧,宁丑勿媚”,注重情感的宣泄。
乾隆时期《虎溪三笑图》陆吉安技法兼有西方影响,作风工整细密,而无新意。

——摘编自秦淑芳《从历代同题创作

——〈虎溪三笑图〉的艺术特色看其创作风格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作品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作品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的俄国处于各种交织的矛盾冲突之中,多年的战争把俄国推向了灾难的深渊,物价飞涨,社会躁动,彼得格勒最大的企业——普梯洛夫工厂的约3万名工人集会,并宣布总罢工……从俄历二月到十月,在8个月的时间里,布尔什维克党迅速强大起来,并在关键时刻及时地调整政策夺得了政权,在这方面,列宁的作用无可替代。纵观俄国的历史,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合乎民意和愿望的胜利,体现了这场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好多情况,使得农民处境特别困难、特别紧张,并且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农民的动摇,使他们从无产阶级方面倒向资产阶级方面。正因如此,我提出了一个决议案:“鉴于俄共第九次代表大会关于对合作社的态度的决议完全是以承认余粮收集制原则为基础的,而现在余粮收集制已经为实物税所代替,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撤销这项决议。”

——摘自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19213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报告的背景及意义。
2023-07-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谟拉比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是古代社会追求法治的杰出成果。前者石碑上端有太阳神将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授予汉谟拉比的浮雕,后者歌颂“君权神授”,在其序言中宣扬“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仅依靠兵器,而且需用法律来巩固”。据此判断,古代世界的这两部法典(     
A.立法都深受宗教神学的影响B.都以君主专制的发展为背景
C.都注重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D.都适应了帝国新形势的需要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在帝国斜阳里,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开始从求购“坚船利炮”中寻求新路。1865年,李鸿章在韩殿甲制造局、丁日昌制造局等基础上筹建江南(机器)制造局,并不断扩充,至甲午战前,无论规模还是生产设备,均为国内乃至亚洲机器制造局之冠。其产品主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中国第一台明轮蒸汽军舰“恬吉号”也由其制造。江南制造局每年享有经费30~70万两不等,主要用于向西方采购机器、原材料及聘请洋技工等。除了单纯的制造外,江南制造局附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等。其中翻译馆,在20余年间翻译出版了163种欧美书籍,另办有约30种辑刊。广方言馆不仅是晚清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西书出版机构,其衍生的兵工学堂也是中国设置最早的兵工学堂。

——摘编自孙晔飞、陈娜《江南制造局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1950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在莫斯科同苏联政府领导人会谈,并商定苏方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随后,我国提出了建设独立自主的机器工业,讨论了建设汽车制造厂的议题,决定聘请苏联专家承担汽车工厂设计。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胜利下线,标志着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历史的结束。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江南制造局建立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发展相比江南制造局的有利条件并分析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的历史意义。
8 . 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运动的发起者对此解释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凸显B.国内封建思想残余的持续蔓延
C.美苏冷战对文化上的角逐加剧D.外向型经济对移民社会的冲击
2022-03-29更新 | 2429次组卷 | 47卷引用:辽宁省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至清中叶,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快速发展,超越过往朝代,堪称中国古代史上的盛世之一。在这400多年中,中国出现了多种新现象,在经济作物的区域化生产之下,吴江盛泽镇、震泽镇以丝织业闻名全国;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随后成为流行的主要货币;大帆船贸易开启了中国与墨西哥、亚洲与美洲间的贸易之路,中国正不自觉地参与到早期全球化进程中。

——摘编自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传统中国的结构就像一个庞大的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一块面包称为官僚阶级,下面一块面包称为农民,一个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主要的治理手段是以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代替法律的支撑。间架性结构之下,几百万小自耕农,一经产生而固定化,他们无法大规模地调整生产。明清时期,中国始终没有迈入近代社会主要是因为明清时中国没有同英国一样实现数目字管理,即经济组织上的分工合作”“法律体系上的权利义务分割”“道德观念上的私人财产不可侵犯

——摘编自黄仁字《万历十五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盛世局面呈现的典型经济特征,并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盛世之下的社会危机表现,并说明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1-10-10更新 | 1425次组卷 | 34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辽西育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