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471 道试题
1 . 古代文明受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影响,表现出多元特征。以对大河的态度为例,①_______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诞生了著名的洪水传说。在他们眼里洪水之神尼诺塔并不慈善。但②_____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因为尼罗河是一条温和的、可预测的大河。上述①②处应分别填入(       
A.①希腊人   ②埃及人B.①苏美尔人   ②埃及人
C.①苏美尔人   ②印度人D.①希腊人   ②印度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马尼拉大帆船太平洋首航记录如下:“1573年7月1日,两艘载着中国货物的大帆船扬帆首航离开马尼拉前往美洲,所载货物包括绸缎712匹、棉布11300匹、瓷器22300件等。这次航行历时5个月,于同年11月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1575年至1815年,是中国同拉丁美洲早期贸易活动时期,每年往返这条航线的马尼拉大帆船有20-60艘,平均每年运送货物上万吨。下列关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拉丁美洲的持续兴盛        ②促进了中国长途大额贸易的发展
③有利于中国商业资本的集聚        ④使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205次组卷 | 200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代“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     
A.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C.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D.从根本上改善了唐代的民族关系
2024-01-29更新 | 139次组卷 | 3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下列足迹与史实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足迹史实
A广州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瑞金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创建抗日民主政权
C延安《论持久战》发表,形成全面抗战路线
D西柏坡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2024-01-28更新 | 906次组卷 | 8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B)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A.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B.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C.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D.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
2024-01-27更新 | 28次组卷 | 5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A全体考生题)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建设步骤一首先恢复农业及一切可能恢复的工业;其次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及少数必要的重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然后倚靠已经建立起来的重工业,进一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任务》(1951年7月)

材料二:从历史上看,工业化有两条基本道路:一是以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起点的西欧道路:二是通过农副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的东欧(包括苏联)道路。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工业化既不能走西欧道路,也不能走东欧道路,而应走一条既不同于西欧又不同于东欧的第三条道路,这就是“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摘编自杨耕《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材料三: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 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 35.5%。而苏联在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的 1928年已分别达到 45:2%和 39.5%。1952年我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 1950年的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 千克,印度为4千克,美国为 538.3千克,发电量中国为 2.76 度,印度为 10.9 度,美国为 2949 度。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最初选择“第三条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工业化的道路上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9 .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将领在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港建立了巨大的灯塔,吞吐着欧亚非的货物;进口货物中,以中国的丝绸最为名贵,将之转运到希腊和其他地方,把希腊历史推向巅峰,也把希腊的对外贸易范围首次扩大到东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拜占庭帝国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B.古代希腊文明出现高度发展
C.国际贸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全球贸易联系已经初步建立
10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中受到刺激的两种情绪碰撞的结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排外复仇情绪比较强烈B.掩盖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真正动机
C.闭关自守政策导致商品流通受阻D.中国朝贡外交体制引起列强入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