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18次组卷 | 4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学发展的研究表明,如果某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以上,这个国家就可以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发展史揭示了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

下表是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概况

世界科学中心依据
汤浅光朝:平凡社年表赵红州: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意大利1540—1610年1540—1620年
英国1660—1730年1660—1750年
法国1770—1830年1760—1840年
德国1810—1920年1840—1910年
美国1920年至今1910年至今

——摘编自潘建峰等《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航路开辟后大事年表



从以上表格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表格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清楚,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东印度公司大事年表

时间大事
1600年英国女王特许成立,采取了“单次航海”制度(见注),临时色彩深厚。
1657年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17世纪晚期控制亚洲棉、丝织物贸易权;直接代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战争
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控制了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鸦片贸易独占权;开始对华大量走私鸦片;垄断北美茶叶贸易权(后导致波士顿倾茶事件)。
1813年英国国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垄断权。
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垄断权;剥夺其商业职能,政治和管理权再次延长20年。
1858年受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委托殖民统治权被剥夺。
1871年公司解散。

——据【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营业资本之兴衰》等编制

注:在每次出海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


材料反映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近代全球化浪潮中扮演了多种角色。请任选其中一种角色。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现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公元前5世纪魏国李悝变法,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3世纪~公元
2世纪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西汉独尊儒术,外儒内法;西汉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罗马庞培、克拉苏、凯撒结成“前三头政治”,反对元老院,要求建立帝制。罗马帝国成立,颁布万民法
公元3世纪三国局面初步形成于公元220年,完成于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其原因是东汉末年深刻的社会、军事和政治危机,所导致的中央皇权衰微与军阀割据。
公元280年,两晋完成统一
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把罗马公民权授予境内自由人。
罗马社会陷入“三世纪危机”(农村枯竭,城市衰落,内战连绵,帝国政府全面瘫痪),蛮族开始越境入侵
公元4世纪西晋短暂统一后又爆发“八王之乱”。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建立。
刘裕废东晋帝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南朝开始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据《古罗马与中国历史对比大事年表》整理

上表为公元前5世纪——公4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点,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8-11-11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动荡。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清廷与俄、法、美、英等国签署租地条款
1900年义和团进北京,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正式投产
1905年清廷设商标注册局,商务会联络各埠抵制美货,同盟会成立,《民报》创刊
1911年武汉数万群众集会抗议英巡捕暴行,武昌起义,外资在华设厂120家
1912年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实业协会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全国抵制日货运动持续6个月,袁世凯称帝,蔡锷等通电宣告云南独立,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依据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任选一个角度,概述世纪之交中国的变化。

2018-10-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O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2017-05-09更新 | 630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2019-2020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