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如图是关于IMF的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致力于改善各国基础设施建设B.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帮扶对象
C.维持有序汇兑并避免汇兑贬值D.投票规则致危机管理难奏实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这就是那个新的海洋,迄今只有人梦想过而不曾有人见到的、哥伦布和他的所有后继者们年复一年寻找的神奇的大洋。(登上山顶的)巴尔博亚望了又望,自豪而幸福地意识到自己是第一个把大洋无尽的碧波尽收眼底的欧洲人。”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巴尔博亚眼前出现的海洋是印度洋
B.巴尔博亚的发现有助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C.巴尔博亚将代表葡萄牙王室占领脚下的土地
D.巴尔博亚此时实现了他海外探险的主要目的
3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89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漆侠《宋代经济史》的数据说:“北宋皇祐治平年间,商税比重不过40%左右,及南宋绍兴、乾道之交,仅茶盐榷货一项即占49%,连同经制钱、总制钱,非农业税达79%强。而至淳熙、绍熙年间,茶、盐酒等坑冶榷货已达56%强,加上经制钱、总制钱、月桩钱,非农业税更达84.7%。”下列选项对材料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政府赋税收入持续增加B.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与民争利埋下危机祸根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1850年之前各国的城镇化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
B.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20世纪初城镇化迅速发展
C.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D.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一直 保持持续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抗战时期海外华侨支援国内抗战情况统计表(部分)
时间项目数目
至1940年抗日救亡团体2000多个
至1940年捐献物资217架飞机,坦克27辆,卡车数百辆
至1940年捐献医药物资救护车1000多辆,输血1750立方公升,药物无数
1937——1941年侨汇55.7亿元(法币)
1937—1945年捐款50亿元(法币)
1937—1945年购买政府国债11亿元(法币)
1937——1945年回国参军参战4万余人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华侨捐献是抗战物资的主要来源B.追求民族复兴是华侨援助的动力
C.国际援助是抗战胜利的物资保障D.民族空前团结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7 . 在对待儒、佛、道的态度上,唐代帝王多有不同。唐代由李姓开国,故立国初期推行尊崇道教的政策。武则天欲取代李姓王朝,又采取了兴佛抑道的政策。唐武宗为扩大财政收入,又推行了灭佛的政策。对此解读全面的是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发生动摇B.道教更有助于稳定唐朝政治秩序
C.统治者倡导三教并行政策D.为政者以维护政治统治为出发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漫画刊载于1913年12月27日《新闻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专制政权土崩瓦解B.党派展开激烈竞争
C.军阀割据混乱不堪D.政党政治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恩格斯指出:“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中,也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成了神学的分支,一切按照神学中通行的原则来处理。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世纪依旧保持着原始和粗野状态
B.中世纪政治按照神学通行原则处理
C.中世纪法律制定依据是基督教神学
D.中世纪的政治和法律服从教会神学
2022-01-25更新 | 44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古希腊古典时代,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每逢雅典四年次的泛雅典娜节上,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其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古希腊
A.民主政治的发展利于促进文化的繁荣
B.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C.文学奠定了西方现实主义风格的基础
D.文化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