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根据史料一、史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进步作用。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如何理解史料三的观点?
2023-06-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及祝文”(下图),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但因没有明确记载和实证,石室的具体位置久无定论。1980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嘎仙洞石室内的石刻祝文。其文字内容不仅与《魏书·礼志》中记载的北魏皇帝此次祭祖的祝文文字基本相同,且多出78字。由此得以确证嘎仙洞即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北魏拓跋鲜卑族“石室”祖庙,由此证实了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就是拓跋族鲜卑部的发祥地。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9

材料二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荫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

——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嘎仙洞石室祝文的史料价值,并说明材料中用到的历史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2-08-29更新 | 153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贝恩德·施特弗尔在《冷战1947-1991:一个极端时代的历史》一书中写道:1973年11月5日,在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部长会议上,他们首次达成了“一致决议”:普遍降低石油产量25%。仅仅几周后又做出了原油价格翻倍的决定。……这种“石油封锁”对整个西方经济都产生了影响,并且从这里演变为一场全面的世界经济危机。这段史料的记述方式主要是(     
A.根据历史解释推出历史观点B.基于历史事实作出历史推论
C.基于历史叙述得出历史结论D.依据历史结论评价历史事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69年王安石奏请施行青苗法的上疏: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收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裒多益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1086年久任地方官的苏轼上书皇帝:

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若令分外得钱,则费用自广,何所不至?况子弟欺谩父兄,人户冒名诈请,如诏书所云,似此之类,本非抑勒所致。昔者州县并行仓法,而给纳之际,十费二三,今既罢仓法,不免乞取,则十费五六,必然之势也。又官吏无状,于给散之际,必令酒务设鼓乐倡优,或关扑卖酒牌子,农民至有徒手而归者,但每散青苗,即酒课暴增,此臣所亲见而为流涕者也。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宅、雇妻女、投水自缢者,不可胜数,朝廷忍复行之欤!

——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奏疏所反映的宋代经济现象,并据此分析当时统治者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2)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在史料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023-05-19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荷马史诗》的创作,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由一些希腊城邦的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将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词、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吟唱而成的。这些故事历经几个世纪,经过不断的增益和修改,到了荷马手里,被删定为两大部分,成为定型作品。这表明《荷马史诗》(     )
A.是可靠的第一手史料B.具有口述史的特征
C.属于典型的戏剧作品D.带有民间野史性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对于日本近世的锁国政策是不能从一般意义上将其理解为封闭型的落后政策的与其说锁国是在禁止海外交流,莫如说这项举措是在维护幕府政治体制和既有的传统文化。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锁国政策并未导致日本的封闭落后
B.日本锁国的目的在于维护幕府的封建统治
C.对日本锁国政策的研究缺乏一手史料
D.应将日本锁国政策放在历史长河中进行评价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所示为小豫同学为探究性学习而收集的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部分重要史料。下列对他所收集的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重要主张选摘

作者及文章

“即今日欲开民智,开绅智,而假手于官力者,上不知凡几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上权过重,民气不伸;民气不伸,国势亦因之而弱”

易鼐《中国宜以弱为强说》

“拓睦仁(日本明治天皇本名)之未竟,用明治之五誓言”

樊锥《开诚篇》

A.维新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B.救亡图存成为国人共识
C.戊戌变法触动顽固派利益D.有识之士一致赞同变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材料是某校历史社团整理的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某国家的史料,据此推断该材料所研究的国家应是(     
一、新帝国的“旧制度”
(一)“宪法”下的皇权专制
(二)名不副实的帝国议会
二、新帝国的“经济奇迹”
(一)与老工业国同台竞争
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迁徙到边疆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各少数民族已全部封建化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曾说道:“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百姓)非国家所有”,在唐太宗的眼里,农业不仅是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国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甚至一个国家的文明风俗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贞观年间,水旱连年不断,为了有效治水,唐政府对治水的专门机构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各部门的领导力量,中央由工部水部郎中主管水利,各地的水渠和斗门置长一人,专管节水多少,均其灌溉。另外,为了加强对水利部门的监管,唐政府还制定了水利和水运的专门法律,这就是所谓的“水部式”,以刑律来保护河水与堤防的合理使用。

——摘编自章翊中《唐初统治集团重农思想的表现及其发展农业的措施》

材料二   宋初,推广一年二熟制。政府多次下诏劝谕江南、两浙、岭南、福建等地“益种诸谷,民之乏粟、麦、黍、豆者,于淮北州郡给之”,同时让江北之民“就水广种粳稻”。农业还出现了许多茶、桑、菜、水果专业户。农副业分工的加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与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宋代出现了许多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据史料记载,宋代铁制农具有犁、锄、楼、耙、镰等多种,一些总结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如《禾谱》《农器谱》《农书》《耕谱》等。政府将这些农学理论积极推广,许多地方把农书刻印散发民间加以普及。这样使许多农民掌握了一些农学知识原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摘编自李晓玲《浅谈宋代农业的发展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农业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谈谈对当今农业发展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