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2 道试题

1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节略语为“中体西用”,是近代晚清时期形成的重要思想,其主张是在保持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采西学,制洋器,求自强。

材料一:近代“中体西用”大事年表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愚则以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语为得之……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最早阐发了“中体西用”思想。

1864年,李鸿章《上总理衙门书》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是“中体西用”思想实践的主要代表。

1895年,学者沈寿康在《万国公报》上《救时策》一文中提出“夫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首次明确使用。

1896年,礼部尚书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再次提出“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出版《劝学篇》,对“中体西用”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中体西用”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20世纪初,“中体西用”思想逐渐被边缘化。

材料二:在晚清中国,官方宣导“中体西用”的论调,其隐而不宣的一个前提就是不管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也不管自身进行怎样的改革,绝不可以触动现政权的统治基础……一个“中体西用”的命题,竟然成为晚清权贵阶层拒绝变革、抵挡世界潮流于门外的借口和绝佳的挡箭牌。               

——余治平《“中体西用”:何以纠结,何以沉重?》

材料三:“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最初提出者是(单选)(     
A.林则徐B.魏源C.徐继畲D.奕䜣
2.阅读材料一,概括近代“中体西用”思想流变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两位学者对近代“中体西用”思想认识不同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近代“中体西用”思想的流变?
2024-04-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75周年,社区设想以《回到历史的现场----共和国历史回眸》为主题的多个板块内容进行宣传。邀请你协助筹备其中第一板块,以下是初步收集的资料:

材料1:“民众游行,广场三十万人,红旗,红额,红灯,一片红色。燕都自辽金元明清以来,殆未有之盛典。”

——民主党派代表黄炎培1949101日日记

材料2:昨日会推元首,我公荣膺之选,为吾国得人庆也。英伦三岛昔以鸦片强迫售我……桎梏百年,贫弱日甚,后虽设禁,终多粉饰。我公发愤为雄,力图自强,必能继前贤,铲此烟毒,一雪此奇耻。

——1949101日出版家张元济私人书信

材料3:北京和延安一样充满了歌声/五星红旗在这绿色的城市中上升/密集的群众的海洋:无数的旗帜在掌声里飘动,就像在微风里颤动的波浪。(1949101日创作)

——诗人何其芳诗作《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材料4

国家博物馆馆藏1949年10月1日照片

材料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庆祝大会上,由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所宣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以无比的巨响震撼着全世界。他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社论《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
1.依据上列资料,请为宣传活动第一板块以“_____的回眸”形式拟定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2.材料2中“昨日会推元首,我公荣膺之选”中的“会”、“我公”分别指的是什么?请判定材料2是否符合第一板块主题的选材要求并简要说明。
3.从史料收集的角度看,上列资料来源有何特点?哪些资料能够形成互证?
4.如果要为第一板块资料进行优化和补充,你会对工作人员提供哪些操作性建议?
2024-04-11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历史研究中,历史学家往往会对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归纳和分析,为相关的史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源、视角和方法,帮助历史学家更合理地理解和解释历史。

表一:欧美大国钢铁产量(1890-1913年)

(单位:百万吨;1890年为生铁产量,以后年份为钢产量)

国别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
美国9.310.326.531.8
英国8.05.06.57.7
德国4.16.313.617.6
法国1.91.53.44.6
奥匈帝国0.971.12.12.6
俄国0.952.23.54.8
意大利0.010.110.730.93
1.(1)表一数据反映欧美大国钢铁产量增长量最多的两个国家是(单选)(                         
A.英国美国                    B.俄国德国                    C.美国德国                    D.美国俄国
(2)表一数据反映欧美钢铁产量出现增长的原因是(双选)(     
A.钢铁产业部门的新技术改造                           B.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C.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D.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表二: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别占有殖民地数/个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553.9亿
法国296235万
德国101307万
比利时11500万
葡萄牙8968万
荷兰83741万
意大利4139万
2.(1)表二是列强对世界瓜分的结果,其中几乎完全被殖民地化的大洲是(单选)(     
A.拉丁美洲                    B.非洲                           C.亚洲                           D.美洲
(2)对表二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双选,4分)
A.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                    B.揭开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序幕                  
C.形成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D.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表三:欧美大国总人口(1890-1920)(单位:百万人)

国别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1920年
俄国116.8135.6159.3175.1126.6
美国62.675.991.997.3105.1
德国49.256.064.566.942.8
奥匈帝国42.646.750.852.1--
法国38.338.939.539.739.0
英国37.441.144.945.644.4
意大利30.032.234.435.134.7
3.(1)表三中1890-1913年欧美大国人口普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单选)(     
A.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B.工业革命影响              C.医疗体系建立            D.城市化推动
(2)表三中1913-1920年欧美大国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单选)(     
A.疫病流行               B.人口迁移                     C.环境污染             D.世界大战
4.结合上述内容,概述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世界发展趋势。
2024-04-11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金属的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铜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中华土地上的古代先民每一次对其重铸,就象征着对中华文化的创新和书写。某校学生以“铜—中华文化的使者”为主题开展了自主性探究学习,过程如下:

1.任务一:收集中华先民使用铜的考古证据。
序号考古发现     名称历史意义

铜绿山古铜矿冶遗址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是我国目前发现铜采冶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采冶链最完整、采冶技术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矿冶遗址

半圆形铜残片与两截铜管出土于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可能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冶炼产物

网格纹青铜鼎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中国迄今所见时代最早的铜鼎,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秦始皇陵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青铜车马,是考古所见的最大的组合型青铜器,被誉为“青铜之冠”
(1)对上列文物的解读,可以推断中华文明最早拥有铜金属制品开始于(单选)(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万邦”时代       D.夏商时代
(2)上列文物中,能够反映中华大地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是(单选)(     
A.①                    B.②                      C.③                      D.④
(3)上列④号文物能够反映秦朝的(单选)(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宰相制度
2.任务二:收集文献中有关铜钱的记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西汉)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

②“(唐)武德四年,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钱,每十钱重一两,计一千重六斤四两。”

③“(北魏)初至太和,钱货无所用也。孝文帝始诏天下用钱。十九年,公铸粗备,文曰‘太和五铢’。”

(1)上述材料中“元狩”“元始”“武德”“太和”属于(单选)(     
A.谥号                           B.庙号                           C.年号                           D.字号
(2)上述材料③孝文帝属于(单选)(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3)三则文献史料共同反映中国古代(双选)(     
A.政治制度建设                                             B.货币名称变化
C.货币制度改革                                                D.赋税制度演变
3.任务三:解读文物背后的中华文化。

任意选择上列文物中两件,依据示例,尝试多角度解读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示 例:(F):中外文化交流下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中国古代宫殿式大型建筑文化特色。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
4.任务四:结合本题中提供的文物,概括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2024-04-11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5 . 奥运会与中国“回响”。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文简称“奥运会”)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

材料一:《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中国首届全运会通告)(下图):……世界日趋于竞争而国民苟安于文弱,其不为天演所淘汰者几希。今年以来吾国始知讲求体育,尚未能几与未进,按泰西各国(注:泛指西方国家)每四年必举行万国运动大会(注:当时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称呼),各国均派代表与赛,惟(唯)中国未与其列,可耻孰甚!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

——1910年7月17日《申报》   

材料二:“回响”——奥运会的中国“第一”

1932年中国第一次派6人代表团参加第1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只有短跑选手刘长春一个人比赛。《大公报》报道:“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1936年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中国“国术表演队”第一次通过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独具魅力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1952年新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第15届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这届奥运会之后,由于国际奥委会一直拖延关于“一个中国”的认定,蓄意制造“两个中国”,因此,我国也和奥委会中断联系。
1984年在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许海峰为国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1979年,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运会后,我国才正式在1984年重返奥运赛场)
2008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以51枚金牌第一次居于奥运会金牌榜榜首,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奥运会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2022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奥会—第24届北京冬奥会,主题是:“一起向未来”。北京成为全球首座同一个城市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之城”。

(1)材料一《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发表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为何会提出关于中国与奥运会的三个问题?
(2)材料二中为何《大公报》在报道中称“此刻国运艰难”?
(3)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奥运会“回响”的特点。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奥运会与中国“回响”?
2024-01-11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拿破仑统治.

小李同学在历史学习时发现,教科书中提到“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他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小李同学尝试通过史料收集和研读,对“拿破仑统治”这段历史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材料1:(民众)满心欢喜地相信他们会不可逆转地获得和平。我自信地认为,那些人非常真诚地相信,无论作为执政还是皇帝,拿破仑都能利用他的权威挫败派系的阴谋,而且能够把我们从无政府的混乱中解救出来。

——雷穆莎夫人回忆录(1780-1812年)

材料2:(为了保证帝国的安全)拿破仑颁布帝国法令,重新任命我担任警察的首领,赋予我比以前更强大的职能……国家的所有监狱和警察部队都在我的掌握之下……我在王国的大城市里设立了常设军需部,把警察网络遍布整个法国,尤其是扩展到了边境线上。

                                   ——约瑟夫•富歇回忆录(1763-1820年)

材料3:(大革命10年之后拿破仑的上台)正是人们所普遍认可的他(指拿破仑)的政治才能,把他明确坚信的,同时为巨大的个人声望所加强的个人观念和信仰,与对法国大革命什么必要什么可能的明确意识结合在一起。

   ——历史学者 路易斯贝吉龙(1981年)

材料4:(拿破仑)依赖显贵的支持,该政体有助于界定和培养这些显贵。构成这些显贵的是成功的革命性的土地主资产阶级、职业人员和行政人员,也包括商业和工业界精英。他们支持拿破仑,因为他保留了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成果。

——历史学者 马丁莱昂斯(1994年)

(1)下列对拿破仑统治的时间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
A.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B.17世纪末期至18世纪初期
C.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D.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期
(2)下列历史文献中,能够对教材“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述印证的是(     )(单选)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法国民法典》D.《宅地法》
(3)从史料收集的角度看,小李收集的上列史料类别有何特点?
(4)从史料研读的角度看,分析上列史料涉及了“拿破仑统治”哪些方面的内容?
(5)如果小李以“拿破仑统治”为题进一步探究性学习,你有何优化性的建议?
2024-01-11更新 | 45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交通建设与国家治理

交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来重视交通建设,并取得了众多闻名世界的巨大成就。


               图一:秦朝道路示意图                                      图二:元朝驿路示意图


(1)上面两幅示意图中“☆”标志分别代表哪个古代全国道路交通中心城市?
图一:________;(单选)图二:________。(单选)
A西安                           B.咸阳                           C.洛阳                           D.大都
(2)图一中标识了多种秦朝的道路,其中标识“②”的道路是指(     )(单选)
A.驰道B.五尺道C.直道D.驿道

(3)与秦朝相比,元朝的陆路交通建设有何新的特点(     )(双选)
A.陆路交通网的中心向西转移B.扩大了道路数量和建设规模
C.陆路交通网向各个行省延伸D.促进了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4)中国古代交通建设重视水陆并举,其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京杭大运河,该运河最终形成于(     )(单选)
A.汉朝B.隋朝C.元朝D.明朝

近代以来,铁路建设在中国逐步兴起。


(5)其中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单选)
A.唐胥铁路B.京张铁路C.京汉铁路D.陇海铁路

(6)下表是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统计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双选)
时期里程(公里)投资主体和方式
1876—1912年91001800清政府拨款、赎回、商办
7300列强贷款直接投资
1912—1927年4000北洋军阀政府利用列强贷款
1928—1937年3700中外合办(官僚资本和西方垄断资本)
1928—1931年900省商合营
1937—1945年1900国民政府采用征用民工、拆用旧轨和滥发货币的办法。
1931—1945年5700日本利用掠夺中国的财富和中国劳工修建。
900
1876—1949年建成铁路26200公里,期间拆毁3600公里,至1949年大陆剩余铁路仅22600公里。
A.工业革命直接引发了中国铁路的兴起B.外国资本是铁路建设的主体
C.铁路建设发展折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D.铁路里程数呈现稳步的增长

(7)下图是当代中国高速铁路网基本构架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以来铁路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单选)
A.20世纪晚期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B.东西南北经济得到了均衡发展
C.标志国家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
D.体现了中国高铁技术自主创新

(8)综合上述内容,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交通建设的基本认识。
2024-01-11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饮食与社会生活。

在长期的人类文明演进中,食物为人类从事各类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又不断丰富了食物的历史内涵。某教师布置了关于“饮食与社会生活”为主题的自主性学习任务,要求如下:

任务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食物的考古证据。


(1)将下列内容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写对应的数字)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B.古巴比伦青铜器--手捧果篮图     C.古埃及挤牛奶壁画

(2)依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考古证据,可作为(     )(双选)
A.中国具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物证B.中国是稻谷作物发源地的物证
C.研究中国古代先民食物种类的物证D.研究古代食物加工技术的物证

任务二:收集有关食物的各类文献记载。

①“豆之为用也,油、腐而外,喂马溉田,耗用之数几与米等。”

②“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箇,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

③ “(番薯)皮色朱红,心脆多汁,广种耐瘠……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④“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上述材料中能够反映食物加工的是(     )(单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如果要研究“番薯”的历史,可供推荐的中国古代文献是(     )(单选)
A.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B.宋朝-沈括《梦溪笔谈》
C.元朝-王祯《农书》D.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任务三:历史专著研读。

下表是一本关于食物与饮食历史研究专著中的目录:

章节与章标题(时间范围)字母代码
第一章 学会烹制谷物                      (公元前2万—前300年)A
第二章 古代帝国的大小麦祭祀饮食 (公元前500—公元400年)B
第三章 南亚和东亚的佛教饮食        (公元前260—公元800年)C
第四章 中亚和西亚的伊斯兰饮食     (公元800—1650年)D
第五章 欧洲和美洲的基督教饮食     (公元100—1650年)E
第六章 近代饮食的前奏--欧洲北部   (公元1650—1800年)F
第七章 近代饮食--中等饮食的扩张   (公元1810—1920年)G
第八章 现代饮食--中等饮食的全球化(公元1920—2000年)H
(5)下列标题是该专著中某些章节中的子目标题,请依据示例,与部分章节标题完成一一配对:(单选)
示 例:(   G   )——工业化的食品生产        
(     )——从共和国到帝国 受希腊化文明影响的罗马饮食            
(     )——小麦面粉、即食肉品、牛奶、蔬果的全球化和烹饪的专业化     
(     )——约公元前1000年的全球饮食地图   
(     )——奥斯曼帝国的饮食
(6)依据章节与子目标题,谈谈哪些重要因素影响着人类饮食文化?
2024-01-11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稻香中国。

前两周的升旗仪式上,纪念袁隆平爷爷的视频让大家格外感动,班里的集邮爱好者带来了他的一部分与水稻有关的邮票,引发热烈讨论。水稻是中国重要粮食之一、它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农业发展历程,邮票虽小,方寸之间可见大天地。




①河姆渡遗址生产工具②都江堰③徐光启④汉代耕种


⑤联产承包好2023年世界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1723《科技创新》邮票(54)渤海粮仓示范工程

1.请根据时间先后,将以上邮票反映的内容进行排列。(填写序号)
①—(____)—(____)—(____   ⑤—⑦—⑧—⑥
2.水稻,玉米,小麦,甘薯,马铃薯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五种粮食作物,除了水稻之外,其余原产地都来自国外,它们的来源地是(双选)
A.西欧B.北非C.美洲D.西亚
下面选项有问题3.根据邮票①,④,⑤,当时的水稻种植的劳作方式分别是什么?(填字母)①____   ____   ____A.家庭劳作   B.集体劳作   C.作坊劳作4.综合上述邮票蕴含的信息,同学们找到了中国农业发展因素的密码并填写了一部分,请将剩余邮票填补至相应位置。(填写序号)
政策支持
技术革新
工具改进
经验总结
5.重视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是中国一直践行的理念,谈谈重视粮食安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023-12-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重新发现中国海洋文明——泉州申遗。

据《泉州府志》记载,“泉居八闽之南,山势蜿蜒,不见刻削;海港逶迤,不至波扬。”2021725日,泉州申遗成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承载了“大航海时代”以前人类航海活动的历史记忆,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1.某历史学习小组对泉州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兴趣,首先从教材中梳理了泉州历史相关年表。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时期泉州历史概况
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宋朝因
①____的崛起,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在泉州,政府设立了②____负责管理商贸与征收商税
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海外贸易非常繁荣。13世纪,可·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然后由泉州经海路回到威尼斯,后来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这本书对③____产生了重要影响
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明初④____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但后期伴随着政策收紧,泉州海外贸易受到限制
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⑤____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泉州地位逐渐下降

2.梳理完泉州的发展历程之后,小组发现,泉州唐以前和现代的发展史在教材中并没有提及,如果想要继续补充这两个时期的情况,成员可以搜寻哪些史料?

2018年,泉州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最终未能成功列入,2021年,泉州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再次申遗,终获审批。小组对比两次申报报告,发现本次遗产区面积是上次申报五倍之多,同时,新增了6处遗址,具体见下表。

第一次申遗16第二次增补6
九日山祈风石刻
(举行祈风仪式)
真武庙
(道教庙宇)
清净寺
(伊斯兰教寺院)
市舶司遗址
天后宫
(祭祀海神妈祖)
德济门遗址
(泉州城南门)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南外宗正司遗址
(迁居泉州的宋代皇族群体管理机构)
磁灶窑址老君岩造像伊斯兰教圣墓德化窑址
石湖码头洛阳桥江口码头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开元寺
(佛教寺庙)
六胜塔
(港口地标)
万寿塔
(港口地标)
安平桥遗址、
(连接泉州安海港,也是去往漳州、广州通道)
泉州府文庙

顺济桥遗址

3.新增的6处遗址,对原有内容作了哪些方面的补充?
4.根据上述信息,对比第一次,你认为第二次申遗通过什么路径重新诠释了泉州的价值?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感受到泉州作为世界遗产展现了什么特征?
2023-12-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