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长城”之变

长城曾是军事防御工事,而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它既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某历史学习小组以长城为对象展开研究型学习。

环节一:砖石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事的长城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研究小组找到部分有关古代长城的资料(见材料一到材料三)。

材料一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经陇西、北地、上郡,并阴山、燕山下,至辽东(跨鸭绿江),延袤万馀里。

——根据【西汉】司马迁《史记》整理


(1)请根据材料一,在地图中以长城图例标注出秦朝长城的大致走向。

材料二   中国古代某朝代北部边疆示意图



(2)除修筑长城之外,材料二所示王朝为应对北部边疆的民族关系,采取的措施包括
A.设置榷场        B.开放马市        C.推行土司制度        D.派遣驻藏大臣

环节二:血肉长城

材料三   研究小组在参观北京古北口长城纪念馆时,搜寻到有关长城的三幅宣传画。



(3)宣传画也是一种历史语言,请你结合史实,对上述三幅宣传画进行解读。

环节三:钢铁长城

材料四   研究小组在网络上搜集有关长城现今状况的资料时,频繁跳出人民解放军的相关图片,他们从中截取到部分(如下图),了解到人民解放军被誉为“钢铁长城”。



(4)下列有关材料五“钢铁长城”的历史叙述错误的是     
A.诞生于南昌起义     B.曾远征缅甸抗击日军     
C.创造过长征史诗     D.取胜过抗美援朝战争

环节四:文化长城

材料五   1987年,长城(The Great Wall)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长城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雅典卫城     B.莫高窟     C.古罗马城     D.昆曲
(6)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长城’之变”?
2022-06-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B.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C.“中体西用”思想盛行D.清廷固守传统意识形态
2021-05-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17世纪四十年代,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对该段材料最为正确的解读是
A.作者视该时段为东西方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B.东西两个君主分别是康熙皇帝和查理一世
C.作者站在欧洲立场上看历史所以是片面的
D.作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社会形态转变
2019-12-06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民本中学2014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对此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西汉元始二年晋太康元年唐天宝元年宋元丰三年
北方965149493459
南方11165257830

A.北方人口有下降的趋势B.移民加快了南方人口增长
C.南方人口始终占据优势D.宋代中国人口达到高峰
2020-03-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解读《大宪章》

1214年,约翰王在法国吃了败仗,丢掉很多土地,回来后要求英国贵族继续跟他去法国打仗,贵族趁机提出要求,要他遵守封建规范,约翰不接受,贵族们就拿起武器反抗;约翰王打不过他们,只好坐下来谈判,于是就在1215年签署了《大宪章》。以下是节选:

第39款:“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第40款:“余等不得向任何人出售,拒绝,或延搁其应享之权利与公正裁判。”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先生对《大宪章》有如下论述:“《大宪章》也曾被遗忘,莎士比亚写的历史剧《约翰王》,就根本没有提《大宪章》,这就证明那个时代的人已经不把《大宪章》当回事……直到17世纪才被重新解释,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问题:
(1)从《大宪章》的签署看出,英王与贵族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如何形成的?
(2)第39、40款被认为是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项条款,概括其核心思想。
(3)为什么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人不把《大宪章》当回事?
(4)为何《大宪章》到17世纪才被重新解释,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2019-08-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崇明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6 . 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晚清历史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有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等,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D.社会群体的角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