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王权的变化

雨果·卡佩王朝时期:“他是被选立的国王,其权力只限于从桑利斯到奥尔良的王家领地范围内。……13世纪前,卡佩王朝的每位国王都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使自己的继承人在自己生前当选为国王。”

腓力四世时期(1285-1314)“给了市民阶级一定的权力,如召开三级会议。……最初是封建君主为了对抗教权,加强王权而设立的,……但三级会议对制约君主的权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新增税收等决定要经过三级会议的批准。”

法兰西斯一世时期:“国王有了绝对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最高司法权力完全隶属于中央,……并只有王室法庭才能做出最终裁决。”

路易十六时期:“国王为最高统治者,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属于一院制的议会,国王不得解散议会;司法权委托给选举产生的司法官员行使。”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在方框中依次填出四位国王统治时期相对应的政治制度。

(2)简要归纳法兰西王国国王权力变化的趋势。
(3)结合材料,叙述法兰西王国国王权力的变化历程。
2019-11-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卷
2 . 下图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对此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西汉元始二年晋太康元年唐天宝元年宋元丰三年
北方965149493459
南方11165257830

A.北方人口有下降的趋势B.移民加快了南方人口增长
C.南方人口始终占据优势D.宋代中国人口达到高峰
2020-03-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战后的世界

战后世界,风云变幻。合作共处下暗流涌动,百舸争流中联动整合。某同学从国际政治与经济的视角梳理了这段历史,并对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如下表)


战后世界的演变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
初建与特征①重组与变化大国关系的重组与两极格局结构性变化;第三世界的兴起解体与趋势②

国际经济关系变化
美国雄霸世界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与贸易体系。霸主地位动摇③现状与未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的加强科技推动经济转型世界发展的不平衡……


问题
(1)完成空格中的相关内容。
(2)归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概括全球化过程中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2019-11-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卷
4 . “宅兹中国”

西周青铜器何尊内铸铭文“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1)就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而言,你如何看待何尊及其铭文的史料价值?

(2)“中国”的版图不断扩大,请将以下中国古代国家版图与朝代相对应(填写字母)。

秦朝:______;唐朝:______;元朝:______;清朝:______
(3)中国版图的扩大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关系密切,请将以下文献与其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相对应。(填写字母)
《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______
《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______
《元史·地理志》:“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______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
(4)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版图奠定的作用。
5 . 美国文学家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句名言:“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观察下表,分析该时段美国人口构成呈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错误的是
1700-182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
时间原住民人口白种人口黑种人口合计
1700年75.022.32.7100.0
1820年32.5788.4177.2998.1

A.赋税政策调整和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使人口总数大幅度上升
B.殖民者屠杀、传染病侵袭以及西进运动,导致原住民人口骤减
C.欧洲移民源源而来,导致白人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D.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奴隶贸易的进行致使黑人剧增
2022-01-09更新 | 537次组卷 | 7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崇明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一幅时政漫画(飞机上的标志“EU”是欧盟英文简写),该漫画信息表明
A.亚太经合组织从此分崩离析B.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新挑战
C.英国经济的发展获得重大机遇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被阻滞
2021-05-03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7 . 若为下图所示某书的第九章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欧洲中心的确立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8 . 通商口岸和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三   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材料四   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请问答:
(1)上海、广州、天津、武汉(汉口)分别是在哪些不平等条约中被辟为通商口岸的?
(2)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请说出理由。并指出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演变趋势。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近代通商口岸与近代中国的关系。
2020-04-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世界经济中心地理转移趋势图”。其中,18世纪时有西欧(法、英、德)和亚洲(中、印)两个经济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最恰当的是
A.当时欧洲和亚洲处于同等的经济发展水平
B.工业革命是出现两大经济中心的根本原因
C.中国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不逊于西欧手工业
D.当时的两大经济中心的经济发展趋势不同
2019-12-05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民本中学2014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下列几幅图片代表的是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它们共同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B.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反对美国控制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D.世界经济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