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1 道试题
1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经历很长时间,但其最终形成,却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编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15世纪末到18世纪,一方面,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世界各地区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出现;另一方面,欧洲人开始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见端倪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摘编自冯国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世界殖民体系之比较》

材料三(英国拥有)很大且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空间范围更大些,由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两部分组成。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经济手段促成世界市场的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涌入欧洲社会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同非洲、美洲之间贸易扩大的相关事件。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见端倪的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得以开展需要满足的因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认识。
2018-01-08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2018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模拟测试题(一)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指平民)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专心一志的意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指船和车)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忧恤黔首,朝夕不懈。……举错(同“措”)必当,莫不如画。

—秦始皇二十八年《琅邪刻石》

材料二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读〈封建论〉,赠郭老》(指郭沫若)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1)指出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符合秦始皇的历史事实?

(2)材料二中的“焚坑事件”指的是什么?毛泽东在诗中认为“焚坑事件要商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3 . 有人说,在人类所有的发明中,“法律”的发明才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人类所发明的“法律”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行为设定了公平规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根据适用对象的不同,写出罗马法发展的两个阶段,并概括出发展的主要原因。
(2)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根据所学知识,概述《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它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了什么原则?美国国家权力结构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
(4)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与民主关系的认识。
4 . “以德治国”、“依法治国”是基本的治国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有明主忠臣产于今世,而散领其国者,不可以须臾忘于法。……使吏非法无以守,则虽巧不得为奸;使民非战无以效其能,则虽险不得为诈。……夫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臣故曰:法任而国治矣。

——《商君书·慎法》


材料二  为政以德,不是欲以德去为政,亦不是决然全无所作为,但德修于己而人自感化。然感化不在政事上,却在德上。盖政者,所以正人之不正,岂无所作为。但人所以归往,乃以其德耳。故不待作为,而天下归之,如众星之拱北极也。

  ——《朱子语类·卷23》


材料三  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自非法之法(一家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使先王之法(天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明夷待访录·原法》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对“为政以德”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非法之法”的弊端何在?黄宗羲批判“非法之法”根本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治国理念的认识。
2017-11-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5 .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强大潮流,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命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空间,使它们不断扩大经济势力范围,在全球获得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使国际贸易增长迅速,在国际贸易的强劲发展势头中,发达国家不仅是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而且也成为国际贸易的垄断者。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全球扩张,并使其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空前竞争,促使发达国家经济向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方面不断创新,研究、开发和生产出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新产品,并及时推向市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郭连成《经济全球化正负效应论》

材料二跨国公司可以说是反全球化运动或思潮的最主要靶子,它们经常很有理由地被指责为任意转移利润和营业,从而损害其营业所在国的征税能力,最使跨国公司本身担忧的与其说是母国以外对它们的不满,不如说是母国国内劳工界因其输出工作机会而来的愤懑。反全球化的另一部分重要力量,是环境保护主义者和人权运动分子等带有后现代和世界主义色彩的成分。在他们的脑海里,全球化这一术语所唤起的是一种在社会和道德意义上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情景:在唯利是图的跨国资本和物质主义的大众消费欲望驱动下,全球经济巨无霸不顾一切地碾平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自然环境、所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时殷弘《当今世界的反全球化力量》

(1)据材料一概括“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的依据,(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发达国家反全球化运动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017-11-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每日工资为5卢布或更少;对某些享有特权的人来说享受更多的优惠……百货公司还不到营业时间,门前已开始有两三百人在排队。那天是卖床垫,或许只有四五百件,却来了800到1 000多顾客。不到天黑,所有的东西都卖光了。需求量那么大,顾客那么多,就是在很久以后,一切东西仍会供不应求。

——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1936年)


材料二 经济学者已经意识到苏联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在走外延发展的道路,而现在外延增长的因素已经枯竭。因此,必须把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提上日程,必须依靠行政命令转向经济杠杆调控经济,必须重视已经开始的新科技革命等。当这些问题被提到苏共代表大会上时,只是讨论了一番。实际上,一切依然如故,毫无结果。

——俄罗斯学者阿尔巴托夫关于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论述


材料三 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同期工业生产减少了64.5%,农业生产减少了60.4%,卢布贬值,物价飞涨五千多倍。

——大型专题历史文献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苏共代表大会上对经济学者的积极建议,仅仅表现为讨论一番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经济困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论述很多,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单说明理由,或者谈谈自己的见解。
2018-02-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综合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康熙(本名玄烨,在位于1662年至1722年)在各项标准上,符合了传统中国所谓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又不乏决断力。他在国内主持大政,也带兵领将驰骋于边疆。在位61年,也正是满清在中国巩固其统治的日子。

公元1696年康熙亲率兵8万出塞,与蒙古领袖喀尔丹周旋,军中有西方式的地车,为前所未有。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于是将北部疆域固定化。及至康熙在位末年,国库充实,于是诏令全国人丁税以公元1711年为淮则,以后人口增加亦不增税。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的尺度”是什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3)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抹“落日余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017-11-11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2)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2017-12-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9 .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雅典,民主始终与排他性的社会结构唇齿相依;公民相对于非公民,无异于一个高贵的特权等级。在18世纪的美国,“人民”已变得复杂、多样而碎化,根本不存在一个族裔一致、信仰一致、利益一致和行动一致的“人民”。虽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因种族、性别、财产、信仰和年龄等方面的缘故,被排除在政治社会之外,但公民的人数、分布和构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亲自行使权力的要求。

——摘编自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

材料二   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暴乱”“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的特征。与雅典相比,18世纪美国“人民”群体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由此对“人民”行使权力带来的困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世纪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

10 . 经过历代儒学家的修改和润色,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三一方面是帝王对于人民横征暴敛、残酷盘利的现实;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没有帝王。对于这道难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的解答也只能祭出道德说救的大旗,将希望寄托在后世君王能够积极效法那些虚幻的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样板上面……从今天的角度看,黄宗羲明显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

材料四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立不命运》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材料三中黄宗羲“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艰难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