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汉代,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就开始对朝鲜半岛产生影响。到了唐帝国时期,已经在东亚和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势力范围,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法系。到过中国的西方人,也都盛赞中国文明的优美与进步。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国王治国至公平,境内不见有人为恶,城中安宁,夜不闭户,房屋及层楼满陈宝贵商货于其中,而不虞其有失。”16世纪后半叶,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访开启了“中学西传”的进程,把作为中国文明本体的儒家学说传播到西方世界,在大革命前夜的欧洲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公丕祥《19世纪之前的中外法律交往》

材料二   按照威斯特伐利亚模式,在各个主权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是,在英、法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之间却不存在平等关系,而是隶属关系,宗主国的最高法院往往是殖民地法院的最高上诉法院。在公法领域,作为西方法治主要原则的人权和宪政从来没有真正移植到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中,在殖民地根本谈不上平等权、普选权。在私法领域,打开贸易壁垒是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殖民地的法律制度几乎都采取属人主义原则,即对殖民地占领当局实行宗主国的法律,而对殖民地的人民则实行殖民地法或者当地的习惯法、宗教法。

——摘编自朱景文《西方法治模式和中国法治道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原因。
(2)据材料二、依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简评西方国家在殖民地的法治行为。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的法律文化外传过程有何显著不同。
2 . 唐朝以前,庄园持有者多为宗室、功臣、外戚等地主豪强,庄园基本上都为“豪强庄园”;唐朝以后,庄园的实际控制者则逐渐转变为富民阶层,“富民庄园”显著增多。这反映了(     
A.庄园主阶层的开放性提高B.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土地兼并问题的逐渐缓解D.士族门阀势力的消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高级将领争权争利,“几若一岁九迁而犹缓,一月三迁而犹未足”,洪秀全又“欲众建诸侯以少其力”,一口气封了2700多个王,使得“内乱猜忌之萌,愈散漫不可制”。这种情况(       
A.推动太平天国走向强盛历史B.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衰落
C.影响太平军北伐和西征D.导致了清朝政权的瓦解
4 . 玉米从16世纪传入我国,至清中叶“各省流民开发山区,种植玉米,采伐林木……闽、广、云、贵以及华北各省,无处无之……到处留下一片片的凸岭……一遭雨水冲刷,便泥沙俱下”。这说明(       
A.新物种引种破坏了生态环境B.殖民扩张造成了经济混乱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传播D.明清时土地资源极其有限
5 . 下表中,历史材料和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分设刺史。

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B

隋唐时期创设科举制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发展。

彻底消灭门阀士族的政治影响力。

C

辽实施“南北面官”制度

对汉人实施民族压迫,不利于巩固统治。

D

明、清在地方实行督抚制度

推动了民族交融

A.AB.BC.CD.D
2024-01-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考察,一个玛雅家庭平均有五口人,如果一个玛雅农民一个家畜都不养,那么他用四十八天的劳动时间就能生产出他和全家全年食用的玉米。材料表明(     
A.玛雅文明在美洲发展程度最高B.玛雅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
C.农业发展为手工业提供了原料D.畜牧业影响玛雅人的劳动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指出,由于德国对凡尔赛体系没有道义上的义务,又没有一个防止它提出挑战的明确均势,一旦它开始挑战凡尔赛战后安排,唯有靠法国使用武力或美国永久卷入欧洲大陆事务,方能保障和约条款的执行。上述观点说明(     
A.美国企图谋取世界霸权B.凡尔赛体系自身的脆弱性
C.英国丧失欧洲的主导权D.国际法原则确认的必要性
8 .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胡技流入大唐,注入百戏。百戏的曲乐热闹明快,加之新颖的弹奏器乐,国内出现对胡风潮流的追求,呈现出“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的景象。上述现象反映了唐代(     
A.民族文化的交融B.审美标准的趋同
C.戏曲艺术的成熟D.女性地位的提高
2024-01-11更新 | 527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继位后,在他的坚持与倡导下,边疆治理消极无为的思想开始向积极有为的治理思想转化,具体表现就是“王者无外”思想的回归。“王者无外”强调“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王者的终极目标是大一统,而不是区分夷夏。在“王者无外”的思想指导下,西汉边疆治理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高潮,边疆地区的郡县化加快以及属国管理机构的设置,均反映了汉王朝对边疆经营战略意义的新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构成也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卜宪群、袁宝龙《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汉、唐中原王朝从北部边疆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时期边疆形势的需要,适时调整政策,采取政治、军事与经济、文化政策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治理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理效果,推动了北部边疆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王者无外”思想回归的原因,指出西汉边疆治理的措施。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唐边疆治理的意义。
10 . 2023年11月30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开幕。有来自167个国家的政要、谈判代表、活动人士、企业家等超过7万人参加,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表明(     
A.大会决议在各国均能得到落实B.通力合作是全球治理的应然选择
C.发展中国家主导气候谈判进程D.新兴国际组织改写全球权力格局
2024-01-04更新 | 15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一中、射阳中学、滨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