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战前后中国近代工厂统计(部分)

业别1913年1920年
工厂数工人数工厂数工人数
纺织工业
食品工业
机械五金工业
印刷文具工业
冶炼工业
公用事业
军械工业
其它
231
105
101
25
8
33
23
9
157150
13700
18450
8460
7532
5640
28500
1151
475
280
252
51
383
243
23
35
358110
43150
25720
11825
61955
15190
28500
2735

——数据来源:《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各地党组织分布图

——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100年地图集》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6-07更新 | 38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

“一五”时期与人民生活相关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工农业产品19531954195519561957
粮食16683万吨16952183941927519505
棉花117.5万吨106.5万吨151.8万吨144.5万吨164.0万吨
油料385.6万吨430.5万吨482.7万吨508.6万吨419.6万吨
9613万头10712万头8792万头8403万头14590万头
74.5万吨83.4万吨72.0万吨95.2万吨84.4万吨
46.9亿米52.3亿米43.6亿米57.7亿米50.5亿米
原盐357万吨489万吨754万吨494万吨828万吨
食用植
物油
101万吨107万吨117万吨108万吨110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1-24更新 | 299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统计的是《苏联经济的年增长率(1951—1985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1951—1960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苏联官方统计10.16.57.85.74.43.5
美国中央情报
局的估计
5.64.95.13.02.30.6
A.苏联经济始终呈现下滑态势B.苏联模式制约了战后经济发展
C.二战后的改革没有任何成效D.美方情报数据不具有参考价值
4 . 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
A.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开始衰落
B.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趋向于合理
C.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
D.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5 . 数据是事实,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分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
②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帮助
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 . 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纛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

——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2)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认识导致了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促成近代中国思想转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 . 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我在他们所反对的方面看到的是对全部文化遗产更彻底、更全面的抨击。陈独秀倡导“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种种抨击不仅指向传统的儒家社会,而且指向整个传统。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2)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认识导致了什么后果?
(3)据材料三,指出“他们”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谈谈你的认识。
(4)综合以上材料,促成近代中国思想转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6-11-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一中高二上限时训练(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摘自《明实录》中关于明朝一段时期的财政收入情况,通过表中数据变化可知(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A.赋役制度逐步让位于租税制度B.财政收入的税种来源比较丰富
C.白银货币化推动农产品商品化D.实物之征逐渐转变为货币之征
9 . 下表为1983—1990年美国各行业周薪(男/女。单位:美元),据表数据,可推知美国(     
职业1983年1987年1990年
行政管理者530/339647/416740/484
服务工人506/367625/458719/534
手工艺/维修387/256431/302486/316
农、林、渔业200/169219/191261/216
A.国家干预政策的弊端B.社会公平有待提升
C.福利国家模式的不足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鸦片战争爆发后,由于沿海各省清军不敷调用,清政府从内地各省抽调兵丁5.1万人增援沿海,下表所示为部分省区的抽调兵力数据。据此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重要原因是(     
省份安徽湖北江西陕西河南四川甘肃贵州山西
兵丁数(人)350073004000570040007000370025001500

A.军队战斗力低下B.军事体制的落后
C.军队增援不及时D.清政府兵力不足
2023-02-24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